中國人民幣印制掠視

        www.ccbczpx.com 15-02-05 11:15:49 中國集幣在線 發表評論

        中國集幣在線(www.jibi.et)專稿,轉載請注明來源于中國集幣在線,謝謝!

        提起人民幣,廣大人民群眾都有一種由衷的親切感。顧名思義,人民幣就是人民自己的貨幣。從1948年12月中國人民銀行成立,發行了第一套人民幣至今,已有許許多多人民幣的精品現身在錢幣收藏市場。
          •特有的語言文字 
          文字語言作為貨幣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世界各國貨幣共同的特點。人民幣也不例外。第一套人民幣由于其誕生在解放戰爭的特殊年代,現在已很難覓尋其太多的蹤跡,我們的姑且先跨過這一歷史貨幣。
          相對來講,第二套人民幣就顯得離我們近了些,大眾不會感到太陌生。第二套人民幣上的文字大體有這么幾種:一、漢文中國人民銀行字樣:二、新疆維吾爾文中國人民銀行字樣;三、內蒙古蒙文中國人民銀行字樣;四、西藏的藏文中國人銀行字樣(圖一);五、面額阿拉伯數字。由于當時考慮到我國是多民族的國家,才采用了三個較大民族(人口超過百萬)的少數民族文字,作為第二套人民幣的文字  組成部分,體現了國家對少數民族的重視。然而,當時廣西壯族的人口也超過了百萬,由于沒有形成壯族文字,只有壯族語言,口頭文學相對發達,所以,當時沒有采用壯族的壯文。
          五十年代末期,由于民族工作的需要,當時的國家語言文字委員會在蘇聯文字專家的幫助和指導下,經過多年的努力終于依據拉丁字母和壯族語言的特點,創造了壯族人民的新的文字,從此,壯文就正式登上了歷史舞臺。
          第三套人民幣的票而就采用了壯文的中國人民銀行字樣(圖二)。同時還增加了漢語拼音、數額文字。這樣第三套人民幣就有了七種文字。
          到了第四套人民幣發行時(1987年),已經在票面上又增加了一種特殊的文字盲文。這樣,到目前為止,第四套人民幣是最多擁有八種文字的人民幣,確定了其不可動搖的歷史地位。
          •人民幣鈔券背面的故事
          人民幣的印制有其特殊的企業和員工,五、六十年代,由于信息的閉塞和保密的原因,許多人民群眾都覺得人民幣的印制有一種神秘的色彩,甚至有的人固執地認為,那是監獄里犯人印制的,便于管理。
          這是一個很大的誤區,筆者在三線工作多年,當時文革時期,使用北京印鈔廠(國營五四一廠)的支票到商店購買生產用品,那些年令大的售貨員看了財務公章就戲稱:呵,是“北京第二監獄”。可見一斑。
          迄今為止,歷史上中國人民銀行已先后為八個國家印制貨幣。其中有“越南民主共和國”、“柬埔寨王國民族團結政府”;“古巴共和國”“朝鮮人民民主共和國”;“蒙古人民共和國”;“幾內亞共和國”“阿爾巴尼亞共和國”;“老撾解放區”(圖三)(圖四)由于話題的敏感,筆者就不一一細列了。當時 以上那些國家地區生產貨幣是嚴肅認真的。目前,我國已有一支龐大的鈔券印制技術隊伍,具有國際一流的先進生產能力和設備。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根據黨中央國務院的批示,在中國人民銀行直接領導下,印鈔造幣企業承擔著國家的特殊的國際貿易協定,圓滿完成為友好國家革命和建設的支援任務。
          中國印鈔造幣能力和水平在國際同行中得到認可,占有一席之地。
          援外印鈔造幣的指導思想,概括地講有5點:
          1、只能搞好,不能出錯;
          2、在時間進度上只能提前不得推后;
          3、在印鈔造幣質量上,要超過受援國家流通中的貨幣質量;
          4、要確保產品數字絕對準確;
          5、要嚴守機密,防止發生失密、泄密事故。
          提到第四套人民幣,大家感到很熟悉,尤其是那四位領袖的藍色基調的100元。這是我們人民幣第一次采用高面額。從第三套人民幣的10元到第四套人民幣的100元,這是一個跨時代的歷程。第四套人民幣品種很多,但是第一張面額為50元是首發之鈔券,那是1987年上半年。50元  是工、農、知識分子肖像。票面相當漂亮,人民群眾都很喜愛。但是,隨即又在人民群眾中產生了較多的疑問:文化大革命一直在宣傳的“工農兵”怎么就沒有了“兵”?偉大的長城——解放軍“到哪去了?為什么票面不放解放軍的形象?一系列的疑問變成人民來信寄往國務院和人民銀行。對此,人民銀行的回復很明確:第四套人民幣之所以沒有了解放軍的形象,是有法律依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明確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解放軍不是一個獨立的社會階層,是穿軍裝的工農。因此票面上出現工農沒有解放軍的形象是正常的,符合法律規定。而設計知識分子,則是通過文化大革命時期的撥亂反正,確立了知識分子在四個現代進程中的主力軍作用。(圖五)現在這張第四套人民幣第一次發行的五十元(1980版)已成為第四套中的精品,俗稱8050就是它!
          第三套人民幣發行于1960年,第四套人民幣發行于1980年,這是依據鈔券上的發行年號來講的。實際上,真正的發行年代時間有所偏差。在文化大革命中間,就開始考慮沒計第四套人民幣了,可是現在稱其為“文革票”。因為題材較左,有時代的烙印,中國人民銀行多次上報票面沒計,均未得到國家批準。當時的票面主題有“工業學大慶”“農業學大寨”,“學習毛主席老三篇”,“軍民聯防”,等等,票面均沒計了毛主席和林彪的語錄。李先念同志當時任國家主席,有兩次批標,都是否定的。1975年11月18日上報第三次沒計方案,李先念主席當年 12月29日一次批示:“放一放再說”,再一次批示:“關于新版人民幣的事,暫時不辦了,票樣都退給你們”。問道改動設計 如何辦理?李先念說:“再辦再報”。
          隨著網絡散布的第六套人民幣發行的話題。許多小道消息撲面而來。第五套人民幣自1999年發行至今,也有15年時間了,而第四套人民幣至今亦有35年左右,時間不短了。由此來看,只要第六套人民幣真的發行,第四套人民幣就會退出流通,成為“歷史文物”。雖然不能確定何時能發行第六套人民幣,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筆者相信,第四套人民幣退出流通的時間是越來越近了。我們似乎已經可以聽到第四套人民幣退出市場流通的清晰的腳步聲。可能某一天早上一覺醒來,廣播里同時公布第六套人民幣上市和第四套人民幣退出流通的消息。毫無疑問,當天的第四套人民幣必定暴漲。
          2000年新世紀的到來,曾經在人民銀行內部產生了一個幣名的爭議,由于對臺灣局勢的敏感,同為一個中國大陸和臺灣,都有各自的想法。臺灣幣面改革采用名稱將如何考慮定位,大陸頗為關心,一旦臺灣幣改廢棄舊臺幣,采用新的稱渭,是否會對大陸有壓力。當時,我們很想采用“中國元”來代替人民幣。由于臺灣最終啟用“新臺幣”的名稱,終使大陸松了口氣。否則,臺灣采用“中國元”大陸是否會有想法,不得而知。
          八十年代初期,人民銀行有過發行“特區幣”的設想。準備工作也就緒,當時中國人民銀行劉鴻儒副行長負責此項工作,鈔票原紙已生產了樣張。考慮到中國大陸和海外華僑及港臺的關系,采用了    黃帝肖像為鈔券的固定人物肖像,使炎黃子孫都能接受。谷牧副總理當時很關心此事。后來國內形勢發展,考慮到已經有了外匯券,再出特區幣,中國貨幣品種太多了,等等看了再說之議占了上風。最終取消了特區幣。(圖六)
          •第四套人民幣的歷史貢獻
          第四套人民幣是我國第一次采用人物肖像固定水印技術的鈔券;也是第一次采用安全線防偽技術的鈔券;是新中國第一次采100元、50元面額的鈔券;也是中國第一次采用高端造紙技術,油墨防偽技術的鈔券。尤其應當提出的是,第四套人民幣是新中國最早推出連體鈔的鈔券。
          連體鈔是第四套人民幣突出的歷史貢獻。
          第四套人民幣連體鈔有下列各種規格:
          一、整版連體鈔(面額包括:10元、5元、2元、1元、5角、2角、1角)
          二、四連體鈔(面額包括:100元、50元、10元、5元、2元、1元、5角、2角、1角)
          三、八連體鈔(面額包括:50元、10元、5元、2元、1元、5角、2角、1角)等等。
          由于第四套人民幣的連體鈔出現,使錢幣收藏界注入了一劑極強的興奮劑。目前鈔券的收藏,連體鈔是“領頭羊”。第四套人民幣功不可沒。主要是第四套人民幣的連體品種結構較多,品種合適,便于廣大鈔券收藏者收藏。
          •關于人民幣的面額
          人民幣面額一直是個敏感的話題,現有人民幣的最高面額也只有100元,據筆者的研究,人民幣第六套發行的面額將會實破現有100元的限制。主要依據是如下幾個要素:一、中國大陸的經濟發展至今完全領先于世界各國,人民幣高面額的配定,對人民幣來講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100元的最高面額已完全不能適應當前中國大陸經濟發展的需求,必須改革,增加500元和1000的面額。
        二、國際環境的影響,也促使中國大陸會采取增加發行高面額的鈔券。
          以我國近鄰巴基斯坦來講,雖然是個發展中的小國家,但其發行的鈔券最高面額是5000盧比,以國際通用的13:1的比例,也相當于人民幣380多元的面額數。再以香港來講,也有1000港元,相當于大陸人民幣700多元,尤其是臺灣島,只有2300萬人口,但卻有2000元臺幣面額的鈔券,以現在5:1的比例來說,這2000面額的新臺幣也相當于大陸400元人民幣的面額數,由此可見,人民幣面額的上升趨勢還是相當有空間的。我們期待不久的將來又能出臺的大陸第六套人民幣,會有令人驚喜的面額面世,為中國和世界經濟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人民幣冠字的奧秘
          人民幣冠字數碼,作為中國鈔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排列密碼是絕密的,惟有排列專業小組的幾個工作成員知曉。
          因為依據人民幣鈔券的冠字數碼的排列規律:可以推算出我們國家貨幣發行的規模,通過經濟模塊公式,也有可能測算出我國的經濟總量和發展趨勢。冠字數碼是不允許重號的鈔券出現,保證了一鈔一號。第四套人民幣之前,通常的鈔券排列方式基本是前半部兩至三個羅馬字母或拉丁字母,后半部7至8位阿拉伯數字。直至第五套人民幣99版發行,還是前兩位拉丁字母與原8位阿拉伯數字組成。由于中國的經濟發展規模大大出乎經濟預測的量,很快,第五套人民幣的 冠字數碼就應用告盡。為此推出的05版即出現了中國印鈔史上絕無僅有的新的冠字數碼編制。(其基本規律以100元面額為例):前半部不僅僅使用拉丁字母組合,還拉進了兩位原8位阿拉伯數字排序中的數碼,由兩位阿拉伯數字和前兩位拉丁字母組分成四位一體的紅色冠字,后半部則只有6位阿拉伯數字。目前很容易發現的新冠字數碼編碼結合有三種,即前四位中的排列:1、中間為阿拉伯兩位數字,左右各為拉丁字母。2、前兩位是拉丁字母,后兩位是阿拉伯數字。3、兩個拉丁字母與阿拉伯數字交錯排列。這種鈔券冠字排列模式的創新是劃時代的。這總體仍舊保留了兩位拉丁字母與8位阿拉伯數字的傳統結構數量,一共10位。但是,由于創造性地應用(借用)兩位阿拉伯數字與兩位拉丁字母組成紅色前綴,四位冠字,這樣,幾乎可以無窮盡地,隨心所欲地使用,永遠不會枯竭的數字編碼,大大地促進了鈔券的印制,但是也有較大的負面效應。
          筆者想也許這種冠字數碼新排列是受到北京汽車牌照編排的啟發吧(圖七)。
          冠字的編排異化,也給收藏界提供了更深層次的收藏空間,相信第五套人民幣的收藏不久就會火起來。
          •錢幣發行的立項難度高于郵票
          在現在的收藏領域里,郵票的種類繁多,而錢幣的發行種類卻有限。細心的收藏者可以發現,凡是普通紀念幣、鈔,金銀紀念幣,對領袖人物,英雄人物的紀念發行,標準都很高。舉例來講:郵票可以發行文學家紀念系列;軍事家(元帥、大將)紀念系列;藝術家等等的票品,而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紀念幣、鈔、金銀紀念幣等。則只能發行領袖系列的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鄧小平、陳云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誕辰紀念幣,其他領袖人物一概不上。在題材方面,金銀紀念幣顯得靈活一些,但也局于奧運會、世博會等國際性的紀念。最近幾年更靈活了,凡是不夠資格單獨立項的題材,都采用加字幣的手法。在熊貓金銀紀念幣的正面加注紀念字樣,例如重慶建直轄市、某某銀行成立周年紀念等。
          •人民幣硬幣的發行單位
          人民幣中的硬幣是一種輔幣(此處只讀流通硬幣,不包括金銀紀念幣),其國號的變化也是值得大家注意的,直到1996年前后,人民幣的硬幣也還只是使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號。當然,前一段是繁體字的國號,主要是分幣。一元長城幣是硬幣最早使用的“高”面額,其為一直使用,只是主圖案改變。緊接長城一元硬幣之后的是牡丹幣面硬幣,使用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號。而自1996年之后,長城、牡丹一元幣之后的菊花幣一元,卻采用了中國人民銀行字樣來代替原有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字樣。這主要是為的使中國人民銀行流通貨幣中的發行單位統一。現在我們在市面上能夠見到的硬幣(除了分幣),都是采用中國人民銀行字樣,與主幣的發行單位全部統一起來了。這里邊起主要作用是時任中國人民銀行總行貨幣金銀局的局長夏立平先生。
          值得收藏家關注的人民幣硬幣、分幣、是個典型的老古董。分幣現在仍然作為人民銀行的最小核算單位,不可能取消。但是其國號依然采用繁體的字樣。筆者從市場上找零回來的硬幣分幣年號都是90年代初的,可能還是采用90年代初的老模具壓鑄的。人民幣硬幣分幣最“可愛”之處還是它的繁體字型,特別經典。以前人們戲稱中國解放以來有兩個老古董一直頑固不化:其一是人民幣的硬幣分幣,依然采用繁體的中文;其二是中國人民海軍士兵的飄帶軍帽,其前沿一直采用繁體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字樣,而海軍士兵飄帶帽上的字樣早就改為簡體了,而人民幣硬幣分幣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字樣”至今天沒有改動的跡像,這是當今中國現代貨幣中的文物(圖八)。
          現在單獨來提一下金銀紀念幣,中國1979年發行金銀紀念幣以來,也有令人感興趣的幣面出現。1979年發行的金銀紀念幣共2組:第一組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30周年紀念金幣,有國徽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字樣。第二組為國際兒童年金銀幣,正面為國徽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字樣。但是,1980年發行的金銀紀念幣“第13屆冬奧會”和“中國奧林匹克委員會”這兩個項目,均沒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名字樣。(圖九)1981年發行的“生肖雞年”和“出土文物”金銀紀念幣,也沒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字樣。
          •連體鈔的特點
          人民幣連體鈔是由第四套人民幣首發的。世界上最早發行連體鈔的國家是印度尼西亞。美國也是最早大規模發行連體鈔的國家。美國連體鈔的冠字數碼設計是非常巧妙的,人民幣連體鈔的號碼設計也是參照這種做法。嚴格來講,一鈔一號,這是原則,不能夠有同號鈔票。美元的拉丁字母冠字是左右分別堵兩頭,中間是鈔票的8位阿拉伯數字,美元連體鈔的順序號不在阿拉伯數字末位,而是設在8位數中的第4位。以美元32開的整版連體鈔為例,特舉證如下,其中里框為8連體小區: 

          票面阿拉伯數字:順序號如表格所示,每個里框小區是8連體,也可左右對裁為兩個豎的4連體。人民幣的連體鈔號碼設計應當也是如此。筆者已與實物考證過,因圖例實物會看不清楚,收藏者可自行按此規律核實對照。一般來講人民幣的發行有其嚴格規定,人民幣現鈔發行的規模與市場實物儲備會有一個限定:每發行1元人民幣現鈔,市場必須要有價值人民幣7元以上的經濟實物儲備,如有錢買不到東西,則要通貨膨脹。而連體鈔從理論上來講,裁開以后是可以購物參與流通的,但是沒有一位連體鈔的買家會將連體鈔裁為單張現金,基本上人民銀行發行的連體鈔都沉淀在收藏者手中,不再會參與市場的購物流通,這樣政府以溢價發行銷售了連體鈔,又有巨大的后期市場,會更俏、更值錢。另一方面,政府又不要為連體鈔準備待購實物,正是名利雙收,穩賺釣魚臺。
          由于篇幅的限制,筆者簡單就講述以上一些內容。望廣大藏友指正。


        圖片點擊可在新窗口打開查看



        圖片點擊可在新窗口打開查看

        圖片點擊可在新窗口打開查看

        圖片點擊可在新窗口打開查看

        圖片點擊可在新窗口打開查看

        圖片點擊可在新窗口打開查看

        圖片點擊可在新窗口打開查看

        圖片點擊可在新窗口打開查看

        圖片點擊可在新窗口打開查看

        延伸閱讀

        分享到: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廣告服務 | 委托買賣 | 意見建議 | 友情鏈接 | 網站導航
        Copyright © 2000 - 2011 JiBi.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集幣在線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