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歲月之窗 凝聚千載智慧 |
二、背景裝飾元素浮雕設計及其布局體現出深層次的美學觀照
該幣的背景裝飾元素以其獨特的布局方式及浮雕高低差異顯示出不同的美學效果。銀幣正面右邊與下方兩條垂直相交的線把幣面分成了三個部分,其中右邊與下方部分的裝飾元素采用了高浮雕噴砂處理,而中間呈三角形狀的原點帶,其裝飾圓點則采用了挖刻鏡面的手法,使該處幣面低于右邊與下方部分,避免了幣面的平鋪直敘之感。而左上方環刊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字樣仍以高浮雕噴砂凸顯,這與右邊及下方的高浮雕不僅形成呼應,同時也使整個幣面有了一種平衡感。該幣的這種高低呼應處理,也使幣面中心的鏡面方孔顯得更為深邃而富有歲月感。而背面圖案中的裝飾元素則主要通過不同浮雕高度的元素疊加來實現幣面的平衡及錯落有致的美感效果。中國元代圓形方孔錢幣為幣面的最下層,為面積最大的元素,其上于右邊疊加面積較小的威尼斯公國時期錢幣。同時,銀幣右上角疊加以鐫有面額的扇形圖案,下部于元代錢幣上疊加鐫有“北京國際郵票錢幣博覽會”字樣的擬長城形圖案。此兩者形成呼應之外,兼具了信息顯示功能。而方孔以醒目的方式疊加在兩枚幣之上,既形成為幣面的焦點,又使幣面形成三層疊加又分明的格局。 三、凹凸浮雕與鏡面噴砂處融入時間體驗與歷史意識
該紀念幣不僅在設計上構思精巧,意涵深刻,其在浮雕、工藝處理上亦是可圈可點,這主要體現在幣面上有選擇的凹凸、噴砂處理上。首先,如上文所論及的,幣面高低浮雕的處理不僅意在避免幣面的平鋪直敘,還在于為獲得幣面的一種平衡感。而銀幣正面中間的相對低浮雕處理則在于凸顯鏡面方孔的深邃質感,營造出一種歷史歲月感,因而有了透過方孔這扇窗看千載歷史的感喟。其次,幣面圖案的噴砂、鏡面處理,則彰顯出銀幣所處的歷史高度與蘊含的歷史意識。銀幣正面右方和下方與幣面其它地方相較有明顯的凹凸不平的浮雕與重噴砂處理,象征錢幣的點也部分作了凹凸浮雕和噴砂處理,一則避免了幣面的單一呆板,增加了幣面的可觀賞性(如象征錢幣的點,有些采用了挖刻手法和鏡面處理,而一些則是高浮雕、噴砂凸顯,也有異曲同工之妙);二則彰顯了一種歷經歲月之感,頗有古今錢幣薈萃之寓意,也顯示了北京國際郵票錢幣博覽會是站在歷史的高度來弘揚、傳播錢幣文化的,具有立足世界、包容古今的胸懷與眼光。而銀幣背面中中國元代錢幣與威尼斯公國時期錢幣也作了凹凸浮雕與重噴砂處理,不僅使古錢幣的風貌得到了很好的還原,更是表達了中國與世界錢幣文化的交流、借鑒古已有之,都為整個世界璀璨的錢幣文化作出了不可磨滅的卓越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