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中國機制幣的收藏投資市場狀況
我國機制幣最早出現在清朝咸豐年間,當年的上海道委托上海縣的錢商王永盛,用機器壓鑄印有“上海縣號商王永盛”字樣的銀餅。隨后,在光緒年間由兩廣總督張之洞在廣州創辦了廣東錢局,鑄造了光緒元寶銀元。這種銀元因背面鑄有蟠龍,俗稱“龍洋”,“龍洋”先后鑄造了三個版,并成為晚清銀元的規范幣型,被定為標準幣。它的出現是鑄幣史上一次“革命”,它從根本上改變了晚清以前的貨幣制度。在統一貨幣流通的關系上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民國時期的機制幣又以“袁大頭”、“孫小頭”、“船洋”等三種銀元為代表。直到1949年,傳統鑄錢法宣告退出歷史舞臺的那一刻止,近代機制幣已經走過了近一個世紀的歷程。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中國人民銀行掌管貨幣的鑄造與發行,最早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開始鑄造金屬輔幣流通幣,1979年和1984年相繼發行了分別用貴金屬、銅、鎳等材料制成的金銀紀念幣與流通紀念幣。
在中國機制幣的收藏和投資市場方面,上世紀八十年代,理查德等人在香港,組織錢幣會議和拍賣活動,使大量中國近代珍稀錢幣從國外回流。中國買家開始出現并迅速成長,一些非常罕見、極其難尋的錢幣被中國買家拍下。在1991年古德曼的拍賣會上,中國買家占據了主體。在這場拍賣會上,實現了中國錢幣珍品從西方到中國大陸和臺灣轉移。近年來中國大陸和東南亞收藏市場的復興,中國大陸和東南亞的收藏家們均收獲了許多近代中國機制幣。
近年來,易趣和錢幣天堂等在線市場在中國流行,中國近代錢幣收藏具有了更廣泛的群眾性,越來越多的新生代愛好者也相 繼進入了錢幣收藏界。
中國現代機制幣,收藏與投資也在逐漸升溫,特別是貴金屬紀念幣的市場更可稱為火爆。據不完全統計,全國貴金屬幣的收藏投資者約數十萬人,市值在400-500億元人民幣左右。
近年來,中國機制幣收藏投資市場有以下兩個特點:
第一,錢幣的價格攀升。市場人數增加,需求的人多了,藏品緊缺“物以稀為貴”則導致價格自然上升。縱觀五年來,錢幣價格的成交價格一直處在上升的勢頭。
名稱 |
發行年代 |
06年市場價 |
目前市場參考價 |
升幅 |
辛巳蛇年5盎司方形金幣 |
2001 |
80000 |
180000 |
125.00% |
5盎司麒麟銀幣 |
1996 |
3000 |
7000 |
133.33% |
己巳蛇年5盎司銀幣 |
1989 |
7000 |
20000 |
185.71% |
中國古代科技發明發現指南針5盎司銀幣 |
1992 |
3000 |
40000 |
1233.33% |
1/4盎司熊貓金幣 |
1998 |
700 |
5000 |
614.29% |
中國成立五十周年紀念5盎司方形銀幣 |
1999 |
1400 |
3500 |
150.00% |
宣統三年大清銀幣壹圓 |
1911 |
1000 |
5000 |
400.00% |
光緒三十四年北洋造光緒元寶七錢二分 |
1908 |
800 |
2000 |
150.00% |
吉林省造辛丑光緒元寶三錢六分 |
1901 |
800 |
1500 |
87.50% |
湖北省造光緒元寶七錢二分 |
1894 |
1000 |
3000 |
200.00% |
江南省造甲辰光緒元寶七錢二分 |
1904 |
1000 |
3000 |
200.00% |
民國元年軍政府造大漢四川銀幣壹圓 |
1912 |
500 |
1500 |
200.00% |
中華民國孫中山像開國紀念幣壹圓 |
1928 |
300 |
1500 |
400.00% |
民國三年袁世凱像銀幣壹圓 |
1914 |
100 |
1000 |
90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