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說,“天馬行空浦江情”大銅章的面世,在銅章藝術長廊里是帶有著獨屬的光澤的。為什么這么說呢?
一 從設計者的組合來看。
該章的制作團隊可謂是幣章界的明星陣容。該章是第一次由三位新中國第一代高級幣章設計雕刻師合作完成的。其中,設計者為高級工藝美術師陳堅先生;高級工藝美術師童友明先生和顧杏寶先生則分別雕刻了“天馬行空”與“浦江情”的石膏型。三位新中國第一代幣章設計師在業界可謂都聲名顯赫,威信極高。各自的錢幣作品均有獲中外獎項;銅章作品則不勝枚舉,獲得了極好的口碑,各自的藝術風格鮮明而獨具個性。因此,在這樣的制作團隊的精誠合作下,“天馬行空浦江情”大銅章必將呈現無可比擬的藝術魅力。
二 從該章的藝術表現手段來看。
在三位中國頂級的設計師的傾力合作下,“天馬行空浦江情”大銅章將呈現出怎樣的藝術魅力呢?

先簡單介紹下該章的章面要素。該章的正面圖案為八匹駿馬自遠而近,踏云而上。主圖則為高浮雕呈現的“天馬”頭像造型,威風凌凌,豪情執著。背面圖案為早晨,當太陽徐徐升起,一縷陽光,照耀在浦江兩岸。上海中心、金茂大廈、環球中心,徐徐見頂。遠處,外灘的萬國建筑及高樓大廈,隱隱約約、若隱若現。
從章面內容的設計看,正面的設計雕刻整體呈現出飄逸靈動、寫意的藝術風格,與“天馬行空”在意義與美學風格上達到了統一;而背面內容的設計雕刻則呈現出一絲不茍、寫實的藝術風格,與表現對象“城市”這個實體的屬性保持了精準的融合。整章在章面的設計上實現了寫意與寫實兩種相對的藝術風格,在品鑒時增加了美學趣味和視覺效果的沖突,給人以耳目一新的藝術感受。
而這樣的設計則因了該章獨特的形制,實現了該章在美學意蘊與設計元素之間的形與意的最大張力!疤祚R行空浦江情”大銅章的形制是讓人刮目相看的!疤祚R行空”面的“凸”與“浦江情”面的“凹”,使銅章看起來不僅像一枚凹透鏡,這樣的形制在制作上也更加大了工藝上的難度。而正面的“凸”的形制則不僅讓“天馬”頭像造型的高浮雕得到更好的呈現,使得天馬的形象更為突出,更為鮮明。一眼望去,天馬那俊逸、神速、自由奔放的形象便全在那迎風飄揚的鬃須里了。

再來看背面“浦江情”的“凹”,我們仿佛透過鏡頭在欣賞上海的美景,那拔地而起的高樓大廈,那一江潮水滾滾流逝,見證著這個小漁村翻天覆地的變化。那是一段怎樣熱火流金的歲月呵!談起上海,總有太多的故事要講,總有太多的滄桑掩不住,也總有太多的英雄豪情要訴說。她的發展正如那天馬般,豪情萬丈、天馬行空、充滿著自由和奔放的情感!章面的這一“凹”,讓人有了窮盡浦江晨曦的想往,在那江水里,我們仿佛漸漸看到了一輪紅日,那越來越亮的朝霞將映紅了她!
因此,“天馬行空浦江情”大銅章的形制設計,可以說為章面內容的表現起到了一個欣賞視角的作用,同時也增強了章面內容的表意張力。該章可謂是銅章世界里在形制與表意上達到極其完美統一的章品之一,可揣摩、可用情,好章!
據史載,天馬,神馬也。漢朝,武威雷臺漢墓中,出土的銅奔馬,腳踏飛燕,在空中馳騁,是最早出現的天馬形象,也是文人最早用“天馬行空”一詞的來源。2014年是甲午馬年,能見到這樣一枚“天馬行空浦江情”大銅章,實屬幸事。由此想到,所謂“天馬”精神,即:自由、神速、奔放。而上海的發展史,不正似天馬行空,因而才有了驚艷世界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