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時代與青銅器 |
寶雞,地處“炎帝故里”。在當地老百姓的眼里,寶雞是名副其實的風水寶地,是一個“隨處能挖出寶貝”的地方,享有“青銅器之鄉”的美譽。在這里,有一座中國目前最大的青銅器博物院,館藏有何尊、折觥、厲王胡簋、墻盤、秦公镈、衛鼎等一千多件青銅器。 記者:寶雞青銅器博物院以周朝早期和晚期的青銅器居多,而商朝的器物相對偏少,您能否簡要介紹一下這兩個朝代的青銅器各有哪些主要特點? 陳亮:商晚期到西周早期是中國青銅器鑄造的最高峰,主要表現為器形異常精美。商朝對鬼神文化(當時的一種社會信仰)的崇拜,使商朝青銅器的造型整體上顯得神秘詭譎,觀賞性強;而西周中后期崇尚禮儀文化,整個社會都是在一種秩序井然的情形下發展的,所以西周的青銅器一般都比較規整。西周早期和商晚期的青銅器在鑄造方面頗為相似,因為西周建國之初,在青銅器鑄造技術的創新方面比較欠缺,所以繼承了許多商晚期的青銅文化,包括制造青銅器的很多工匠,都是從商都直接帶回來的。 不同的是,商朝青銅器中的酒器種類繁多,包括斝、爵、觥、盉、鼎等等,這與當時的酒文化盛行有關;西周則吸取了商代“以酒亡國”的教訓,很少鑄造酒器,而以食器居多,例如燒飯的鼎、盛飯的簋,都很常見。 但周朝青銅器上銘文的信息量卻是商朝無法比擬的,“周銘的信息量之大,使周王系的家譜通過十幾個家族的歷史,比較完整地表達了出來。” 記者:青銅器的主要用途有哪些?這些用途體現出了當時的何種社會文化? 陳亮:商朝青銅器的用途大體上有兩種:“司”,祭祀用的禮器;“戎”,兵器。當時工具較少,說明那時的青銅器并沒有多少用于發展生產,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青銅器是貴族用器。商滅亡時,很多青銅器貴族都來不及帶走,于是就挖個窯埋藏起來。寶雞目前出土的青銅器基本均為墓葬和窯藏,墓葬的數量更多一些。墓葬被發現時,經常是十幾個連在一起,而窖藏大多是零零散散的。而大量青銅禮器的出土也說明,商的祭祀活動十分頻繁,鬼神文化盛行。 記者:青銅器上的紋飾能體現出當時盛行的鬼神文化嗎? 記者:從青銅器的發展演變,可以看出商朝社會的哪些時代特點? 記者:跟周朝相比,商朝王室政權不太穩固,為什么在青銅器制造上卻可以達到周朝無法企及的巔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