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趙燕生
近些年來隨著錢幣市場的不斷發展,深入研究錢幣的版別已經逐漸成為廣大收藏投資者關注的熱點問題之一。從我國現代貴金屬幣的情況看,據不完全統計,見諸各種拍賣會和媒體報道的版別已經多達280多種,并且還有繼續增長之勢。
深入研究和甄別這些所謂的現代貴金屬幣版別,大致可分為以下幾種情況:
(1)官方版別:官方版別是指,從發行需要出發,在模具制造過程中,通過在石膏模或直雕模或陰文模上設計加工不同標志產生的版別。這些版別都有正式的公告和信息,得到官方認可,可稱為官方版別。
(2)民間版別:民間版別是指,由于生產管理原因,一個幣種在生產過程中經過多次修改,直雕模出現明顯變化。或一個幣種由多個企業同時組織鑄造,在直雕模轉化為陰文模的過程中發生變化。或直雕模出現問題后重新制模出現了變化。這些版別并非出自設計需要,大多是在原模制作過程中無意間產生的,目前沒有公開的官方文件記錄,大多數由民間研究發現,可以在各種鑄幣生產實踐中找尋合理解釋,受到市場普遍認同,可稱為民間版別。
(3)質量差異:質量差異是指,我國現代貴金屬幣的模具制造過程相對比較復雜,2005年以前每個幣種的模具大致要經過:“石膏模”→“銅型”→“機械仿形雕刻” →“直雕模”→“陰文模”→“二原模”→“工作模”等加工程序。2005年之后銅型制作和機械仿形雕刻一般已用電子雕刻代替。從直雕模到用于壓印產品的工作模,中間還有反復翻壓模具、外形加工、修模、熱處理、電鍍、噴砂、拋光等多道工序。在這個過程中由于生產條件和操作技術不穩定,在鑄幣模具后期的生產加工環節中有可能出現一些工作模表面狀態的微小變化,因而造成產品的表面狀態相應出現微小不同,這種情況應稱為質量差異。
(4)殘次品:殘次品是指,由于壓印模具使用不當,同時出廠質量檢驗時又沒有被檢出,使極少數不合格產品流入社會,這種情況與版別毫不相關,應稱為殘次品。
(5)臆造品:臆造品是指,它不屬于以上版別分類中提到的任何一種情況,而是由民間人士出于某種目的,使用特殊手段,自己改制的產品。這些所謂的“版別”并非造幣廠所為,而是民間炮制的“臆造品”或稱為“戲作幣”。
對我國現代貴金屬幣來說,全面研究以上各種情況是一篇大文章。受到此文篇幅和目前基礎資料所限,本文將重點探秘我國現代貴金屬幣的官方版別,以及與之相關的一些問題。對于其他情況的所謂版別,將在后續的文章中系統分析甄別。
從官方公布的資料看,目前我國現代貴金屬幣的官方版別主要有1987年鑄造發行的普制熊貓金幣的S版和Y版,2001年鑄造發行的普制熊貓金銀幣的國內版和國際版,2006年至2008年鑄造發行的“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貴金屬紀念幣”中的S、Y、Z版。
一.1987年普制熊貓金幣的S版和Y版
上世紀八十年代末期,我國金幣市場銷售的主戰場在境外,市場需求潛力很大。例如1988年號普制熊貓金幣的年銷量曾達到47.97萬盎司,按年度計算是目前為止歷年銷售的峰值。為滿足市場供貨,當時的普制熊貓金幣主要由上海造幣廠和沈陽造幣廠同時鑄造。由于當時以上兩個造幣廠的鑄造條件和技術管理水平存在差異,由此造成出廠產品的表面狀態也存在不同,對此境外市場已有不少反映。為通過市場反饋信息追溯不同造幣廠的質量狀況,1987年鑄造的普制熊貓金幣使用了不同的企業標志。其中上海造幣廠的標志為“S”,沈陽造幣廠的標志為“Y”,并由此形成兩個版別。由于使用了不同的廠標,雖然為監控產品質量提供了條件,但也隨之產生供貨不均勻和某一時期某一版別產品短缺的新問題,造成市場緊張。為了解決更大的市場供需平衡問題,普制熊貓金幣標注不同廠標的技術措施只采用了一年,從1988年開始又恢復了無廠標的鑄造設計標準。
1987年兩種1盎司普制熊貓金幣的版別見圖1。1/2盎司、1/4盎司、1/10盎司和1/20盎司普制熊貓金幣廠標的鑄造位置與1盎司普制熊貓金幣的廠標位置相同。
二、2001年普制熊貓金銀幣的國內版和國際版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后,我國金幣市場的銷售重心已經轉向國內。但由于境外市場和國內市場存在市場交易價格差異,使得境外產品回流和出口轉內銷的問題比較突出。為監控這種回流狀況,首先從鑄造量最大的普制熊貓金銀幣開始進行嘗試,將2001年的普制熊貓金銀幣分為國內版和國際版。其中的國內版在每枚普制熊貓金銀幣背面的左下方分別鑄有凹型字的“D”字,而國際版沒有特別標志,并由此形成兩種不同版別。我國金幣市場的境外產品回流問題,由多種復雜原因造成,從產品標志上進行區分,僅能在某種程度上洞察回流的狀況,但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同時增加了生產管理和均衡供貨的難度,因此普制熊貓金銀幣的國內版和國際版也僅嘗試了一年。
2001年1盎司普制熊貓金幣的兩種版別見圖2。1/2盎司、1/4盎司、1/10盎司和1/20盎司普制熊貓金幣版別的鑄造位置與1盎司普制熊貓金幣的廠標位置相同。2001年1盎司普制熊貓銀幣的兩種版別見圖3。
三、“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貴金屬紀念幣”中的S、Y、Z版
“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貴金屬紀念幣”(以下簡稱奧運幣)項目,是我國鑄造發行規模較大的連續型項目之一,2006年至2008年共計發行包括金幣和銀幣在內的23個幣種,總枚數2,324,061枚,總重量3,355,974盎司。由于這個項目主題的意義重大,市場影響力很強,在整個項目的策劃、設計過程中,集中了我國美術界和造幣企業的集體智慧,進行了卓越的創作和組織工作。由于這個項目的鑄造數量相對集中和繁重,上海造幣廠、沈陽造幣廠和深圳國寶造幣廠同時承擔了鑄造任務。另外為了解決鑄幣胚餅供應不足的難題,也從國外進口了部分鑄幣胚餅。面對以上組織生產的復雜形勢,為了有效監控鑄造成品的產品質量,及時反饋市場流通信息,除10公斤金幣由上海造幣廠獨家鑄造沒有特殊標志外,其他幣種均由三家造幣廠同時參與,并在每一個幣種背面的某個位置分別鑄有不同的廠標。其中上海造幣廠的標志為“S”,沈陽造幣廠的標志為“Y”,深圳國寶造幣廠的標志為“Z”,由此每個幣種都形成了三種不同版別。
奧運會(第三組)5盎司金幣的版別示意見圖13。
奧運會項目不同版別的鑄造數量見表3:
四、關于其他所謂版別的甄別
在以上所述的現代貴金屬幣品種中,目前市場還流傳著一些其他所謂的版別,值得厘清、研究和甄別。
(一)1987年熊貓精制金幣
在1986年至1992年期間,每年還鑄有1盎司、1/2盎司、1/4盎司、1/10盎司和1/20盎司的五種精制熊貓金幣。在1993年和1994年兩年中,每年還鑄有1/2盎司、1/4盎司、1/10盎司和1/20盎司的四種精制熊貓金幣。以上幣種均采用與普制熊貓金幣相同的圖案。由于我國普制熊貓金幣的鑄造技術標準相對較高,與精制幣雖有差別,但這種差異并不十分明顯。為了便于在市場流通中進行明顯區分,在上述精制幣的相應位置均標有“P”標記。1987年1盎司精制熊貓金幣的背面示意見圖14。
在目前的市場中,有些人士將這種精制幣俗稱為“P”版,似有不妥。主要理由是,雖然這些相同圖案和相同規格的幣種分別標有不同的標志,但由于精制幣和普制幣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幣種,因而不存在相同幣種的版別問題。
(二)1987年1/10盎司普制熊貓金幣無字版
一段時間以來,市場上一直流傳著一種無任何標記的1987年1/10盎司熊貓金幣,俗稱“1987年1/10盎司熊貓金幣無字版”。這枚金幣的背面照片見圖15。
這枚金幣的出現比較奇特。首先它的質量等級應該屬于普制幣標準,通過使用一般技術手段對比觀察,與具有廠標的1/10盎司普制金幣沒有明顯區別。但是,通過查閱大量檔案資料沒有發現相應的生產記錄,同時也與當時的生產管理常識相悖。如果是樣幣,從目前市場的實際流通量計算,也與樣幣的數量級完全不符。如何認定這枚“1987年1/10盎司熊貓金幣”的性質,還需要繼續通過更科學的技術手段進行甄別,認真查找實證,不宜輕易做出結論,因此可稱為“存疑版別”。
(三)2001年1盎司普制熊貓銀幣的“小D”版
近些年來市場上開始小批量出現2001年1盎司普制熊貓銀幣的“小D版”,這枚銀幣的背面示意見圖16。
這枚銀幣的出現更加蹊蹺。由于它出現的時間較晚且相對集中,而且又具有一定數量,已經引起管理層和不少收藏投資者的質疑。為此筆者深入造幣企業實際調查,走訪當時的模具加工和管理人員,最終的結論是,當時生產“D“字版1盎司普制熊貓銀幣時,從始至終只使用過一套直雕模,根本不存在“小D“版的任何可能。根據以上情況判斷,所謂的“小D版”完全是市場中的別有用心之人,經過精心構思的“臆造幣”或“戲作幣”。
五、歸納和小結
通過以上分析研究可以看到:
(1)在目前的市場中,一般收藏投資者把現代貴金屬幣中某一幣種的各種差異都稱為版別,或稱為“大版別”和“小版別”。雖然這些民間稱謂可能比較直觀,但從錢幣學研究的角度出發,這些差異產生的原因完全不同,也具有不同的評價意義,對此應該引起收藏投資者的關注和區分。
(2)1987年鑄造發行的普制熊貓金幣的S版和Y版、2001年鑄造發行的普制熊貓金銀幣的國內版和國際版、2006年至2008年鑄造發行的“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貴金屬紀念幣”中的S、Y、Z版,均為官方版別,是我國現代貴金屬幣版別大家族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版別在官方公布的信息中均有介紹,信息透明度較高,對收藏投資者來講不存在信息盲點,應該屬于最容易甄別的版別。其中特別是“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貴金屬紀念幣”中的S、Y、Z版,目前市場關注度較低,基本不存在交易價格的差異,是收藏研究的較好時機,值得廣大收藏投資者關注。
(3)標志“P”字的1987年精制熊貓金幣,它與相應的普制熊貓金幣是完全不同的幣種,不宜稱為版別。這種情況在其他幣種中也比較常見。
(4)值得注意的是,在目前的市場中,與以上官方版別同時流通的還有一些與之相關的所謂版別。例如:“1987年1/10盎司熊貓金幣無字版“。實際上在目前眾多的所謂現代貴金屬幣版別中,與這枚金幣相類似的情況還很多。這些所謂版別的集中特點是,有違我國現代貴金屬幣的一般生產管理規律,又缺乏充足的實證,應該屬于“存疑版別”,需要錢幣界的有識之士進一步對此進行研究和甄別,最終得到更科學的結論。
(5)在目前的市場中,還有一些所謂的版別,已經可以證明它們是“臆造幣”或“戲作幣”。例如2001年1盎司普制熊貓銀幣的“小D”版就是典型案列。
這些所謂的版別均為市場人士使用高超的技術鑄造或改制,具有一定的欺騙性,值得廣大收藏投資者警覺和注意。
(6)由于不同版別的投資價值存在較大差異,在經濟利益導向下,使錢幣版別的研究與挖掘就越發令人眼花繚亂和撲朔迷離,因此如何研究和甄別各種所謂的版別,就需要廣大收藏投資者拋棄利益、獨立思考,準確辨別。其中的關鍵點是要深入了解鑄幣生產工藝,明確版別的定義,研究產生差異的原因,尋找有利的實證,為錢幣的版別研究不斷做出貢獻。在錢幣版別的研究中,值得廣大收藏投資者警惕的是,隨著現代仿真技術的發展,有些制假和改制技術已經可以做到以假亂真,增加了甄別的難度。而有些人在不當動機驅使下利用信息的不透明和不對稱,編造故事,故弄玄虛,甚至制假販假,欺騙收藏投資者,榨取不義之財。面對這種情況,也有少數媒體拋棄職業操守,為某些所謂的版別搖旗吶喊,虛張聲勢,對此也應該保持清醒,避免落入“謊言千遍就成真理”的戈培爾洗腦陷阱。
(7)錢幣的版別研究是錢幣收藏文化的重要支撐點,也是錢幣收藏市場最值得關注的熱點問題之一。從當前我國現代貴金屬幣的版別研究現狀看,在民間既有勇于探索的積極力量,也存在渾濁不清的市場亂象。特別是對于已經見諸各種拍賣會和媒體報道的280多種現代貴金屬幣版別來說,官方版別比較明確,而其他所謂的各種版別概念混亂、魚目混珠、真假難辨,僅靠普通收藏投資者進行甄別確實存在很大困難。我國的現代貴金屬幣僅有38年的發展歷史,造幣企業生產一線的檔案資料還應存在,有些當事人也還健在。從探秘版別狀況、總結生產經驗、厘清市場亂象等角度出發,管理層應該對目前市場中反應出的版別問題,特別是對民間研究發現的所謂版別,組織專家進行考察和甄別,認真研究形成的原因和背景,通過規范渠道給廣大收藏投資者提供指引,給市場一個相對清晰的說法,不要給歷史和后人留下永久的迷霧和遺憾。
主要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貴金屬紀念幣圖錄》 中國金幣總公司編 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
2.《紀念熊貓金幣發行25周年圖錄》 上海金幣投資有限公司
3.《錢幣學概述》戴志強著 中國錢幣雜志2010年第3期。
4.《中國現代貴金屬幣的理論與實踐》 趙燕生編著 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
(說明:在本文中披露的各幣種總數量數據,來源于“主要參考文獻”。各造幣廠的版別分解數據是作者深入各企業查證核實的結果。在撰寫本文過程中,得到上海造幣廠、沈陽造幣廠和深圳國寶造幣廠以及陳貴財、方茂森等先生的大力支持和幫助,在此表示感謝!本文提供的數據和資料僅供參考。)
本文轉載于《中國錢幣》2017年第2期(總第14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