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年賀歲金銀盤——“馬幣”文化的成功探索 |
中國金幣總公司定于2013年10月10日發行中國金幣馬年賀歲金銀盤,由沈陽造幣有限公司鑄造,中國金幣深圳經銷中心總經銷。金銀盤各發行4個品種,發行量稀少,金盤最大發行200千克,銀盤1000千克。馬年金銀盤的收藏焦點不止于此,更吸引人眼球的當屬盤背面圖案的精美創意。 ![]() 2014馬年賀歲金盤 盤背面中央圖案為中國金幣總公司標志,環繞“甲午”等干支字樣,外圍9副不同形態的馬圖充分展示了繽紛久遠的中國古代馬文化,使整個金銀盤更具文化感和歷史傳承性。 ![]() 2014馬年賀歲銀盤 金銀盤背面“九駿圖”的出現讓我們眼前一亮,原來傳統馬文化是如此久遠繽紛。金幣總公司沒有對這九匹馬做進一步的解讀,筆者對馬文化也不是了解,僅僅是對照圖案在網上大海撈針般做了查閱,不過也大致知道了設計者得思路。這九匹馬是數個朝代通過不同的藝術手段表現出來的對馬的深厚情感,大概包括春秋戰國時期的青銅馬、秦國時的陶馬、西漢時期的馬踏飛燕、東漢時的天馬、唐代的三彩馬石刻馬等(有待專家指導)。這么多姿多彩的馬匹造型,悠久的馬文化,再加上傳統的生肖文化,這應該比千篇一律的造型更深動引人吧,而且其中的文化價值底蘊深厚。 ![]() 馬錢之“騏驥”、“決波” 看過這“九駿圖”之后,不禁使我想起盛行于漢代的“馬錢”。 馬錢,古錢幣術語,現屬于錢幣收藏界的花錢類目。亦稱“打馬格錢”。馬錢為宋代前后作打馬游戲用,格局類似棋牌。打馬格錢也鑄成圓形方孔狀,與流通錢幣無異,不同的是錢面上都鑄有古代名馬的圖案,如有周穆王的赤驥、盜驪、白義、山子、渠黃、驊騮、綠耳等八駿,有秦始皇的追電、追風戰騎,有唐太宗的“昭陵六駿”等廣為人們熟悉的名駿。因此收集一套54枚的打馬格錢就等于得到了一部古代名馬的圖譜。我們的金銀盤設計大師是不是也是借鑒了一絲古代“馬錢”的設計理念和風格呢?只不過“馬錢”上的馬都鑄造在錢幣上,而金銀盤上的馬的造型來源于歷朝歷代不同的藝術品上。 ![]() 馬錢之“驊騮”、“烏騅”、“綠耳” 古人能在錢幣上那樣靈活多樣的表現馬的品種名稱和豐姿,金幣人又在金銀盤上開啟了展現馬文化的成功范例,那么我們的下一輪發行的生肖幣能不能借鑒“馬錢”的不拘一格和成套設計,是否可以受金銀盤集各種藝術形式的馬為未來的生肖幣設計服務的啟示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