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僅接受機關、企事業單位團體參觀,不久將面向市民開放 。
距沈陽故宮不遠的地方,一家企業紅墻環繞、警備森嚴,這里就是中國現存的最古老的造幣企業——沈陽造幣有限公司。8月23日,是這家造幣廠成立120周年紀念日,由其營建的沈陽造幣博物館也正式開館。
沈陽造幣博物館集中展示了中國造幣自近代以來跨越三個世紀的發展歷程,體現了中華錢幣文化的豐厚底蘊和中國造幣的精湛技術實力。
該廠生產過我國所有品種的流通硬幣
沈陽造幣廠始建于1896年,是我國現有歷史最悠久的造幣廠,生產過我國所有品種的流通硬幣。
1896年8月23日,為解決奉天制錢短缺的問題,時任盛京將軍的依克唐·阿奏請清廷設立的奉天機器局動工興建,這就是沈陽造幣有限公司的前身。1902年,奉天機器局從沙俄手中回歸奉天當局,被嚴重焚毀的設備經全部重修后又恢復生產。1945年,在解放戰爭的硝煙中,沈陽造幣廠一路向北被迫撤離,最終落腳佳木斯,從事東北銀行法幣、東北幣的生產,為穩定東北解放區金融形勢,支援東北人民對敵斗爭作出了貢獻。1949年,沈陽造幣廠承擔了第一套人民幣五種面額、八個品種鈔券的印制任務,并因此成為唯一一家參與了新中國歷套人民幣生產的企業。
新中國成立后,飽經滄桑的沈陽造幣廠獲得新生。60多年來,沈陽造幣廠的生產經歷了從笨重的手工勞動到自動化、信息化、現代化的發展過程。
再現沈陽造幣120年發展史上重要節點與事件
沈陽造幣博物館建筑面積為1170平方米,藏品有數萬件,以“鑄魂”為主題,通過序廳、發展歷程廳、精品展示廳、圖片長廊廳四個區域,以聲、光、像、物等多種形式,生動再現了沈陽造幣120年發展史上的重要節點與事件,記錄了百年間我國錢幣的變遷史。
1898年,奉天機器局生產的首枚產品大清光緒二十四年的“壹圓銀幣”,打破了中國歷代以錢兩計重的習慣,是我國較早采用以圓計值的流通銀幣之一,在中國錢幣鑄造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所鑄孤品銀幣拍賣價格創紀錄
1903年,工廠開鑄正規龍洋銀元。“癸卯奉天省造光緒元寶庫平一兩”是奉天制造銀元總局的試鑄產品,并首次將原來銀元上緣的“奉天機器局造”改為“奉天省造”。
2011年,這一枚孤品銀幣上市拍賣,經過激烈的競爭,最后以2500萬元人民幣的高價成交,創中國錢幣在國際市場拍賣價格的最高紀錄。
“袁大頭”也曾在沈陽造幣廠生產
另外,為百姓津津樂道的“袁大頭”,也曾在沈陽造幣廠生產。
1951年,根據中國人民銀行指示,沈陽造幣廠又鑄造了一批“袁大頭”。為什么新中國要重新鑄造“袁大頭”呢?主要是由于西北、西南少數民族地區長期以來形成了用銀元交易的習慣,人民幣在這些地區一時難以推廣,要爭取民族團結,顧全大局,只能讓少數民族同胞逐漸接受和使用人民幣。直至1962年5月10日,西藏自治區籌委會公布了《西藏自治區金銀管理和禁止外幣、銀元流通暫行辦法》,“袁大頭”才隨之退場,完成了歷史使命。
館內還展出錢幣精品和各種題材紀念幣
同時,館內展出的新中國五套人民幣全部硬幣產品以及曾獲世界級大獎的錢幣精品和各種題材紀念幣的珍貴實物,都可以讓人真切地感受到中國錢幣文化藝術的魅力。
記者了解到,沈陽造幣博物館目前僅接受機關、企事業單位的團體參觀,在不久的將來會面向市民個人開放。
來源: 沈陽晚報 作者:蘇慧婷 李思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