幣海拾珍,一冊在手漫步世界(負負得正) |
發布日期:10-06-20 08:14:58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www.ccbczpx.com 作者:負負得正 |
通中已鮮有用輔幣單位作價者,以我粗通金融的常識而言,幣值的“擴張”,除了表明經濟高速發展,還有通脹陰影其中;更有甚者,據說多家銀行已經“開征”點幣手續費,想見流通硬幣的壽命即便是加上腳趾頭也多數不出幾根,令人有些“想唔通”。
環游世博是一種享受,不管是物質上還是精神層面;觀賞“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錢幣博覽裝幀冊”對于喜愛收藏的人士則是享受中的享受。藝術風格立意新穎獨特,具有強烈標志性,視覺化和精致化設計是其理應成為世博紀念品選購中的首選之一的原因。以往我們常常希望能看到的是從中國視角出發看待世界,而從硬幣冊上我們得到的信息流(觀感)――各國光彩照人的文化和自在從容的生活,是讓人們比平時更耐心地使用自己的眼眸,以一片激情,一種前衛的思維,讓世界的諸種細節慢慢地展示其自身,讓人們在注視某種東西時有一種突然領悟了的奇妙感覺。“多歧為貴,不取茍同。”這寓意深遠飽含哲理的八個字是中國近代教育界“大腕”級名流蔡元培先生提出來的。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國人更應用冷靜敏銳審慎的眼光去看待窗外的世界;以主動的心態、發展的眼光、客觀地探索我們在世界大家庭中的位置。在針對來自娛樂界一些仰慕西化人士的言論導向上,曾經看到的一篇評論中有這么一段話:“中國人應該有自己生活的坐標,應該拋開西方價值觀的皮毛,找到民族的靈魂,而絕不是以回避和迎合的捷徑來替代艱辛的自省和前行”。雖然鄙人離耳順之年還有些距離,但聽起來感覺異常順耳愜意。 對類似的語言我常常發出一絲感嘆,這雖然不是什么名家之言,但如此“位卑不敢忘國家”的言語和近代史上那位林大人“茍利國家生死已,豈容禍福避趨之”,其吾國吾民的胸襟乃容乃大。偌大的國家,這樣的草民、這樣的感動來得更多一些,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民族將無敵于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