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金屬紀念幣上的“梅”、“尚”、“程”、“荀”(謝黃琴) |
發布日期:09-04-09 08:01:18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www.ccbczpx.com 作者:謝黃琴 |
”,造就了一批京劇藝術人才。 解放后,他曾組尚小云劇團,在全國各地演出。1958年冬去西安,先在陜西省戲校任教,后任陜西省京劇院院長。他在藝術上辛勤磨練,多方探索。唱腔奔放挺拔,表演剛健婀娜,形成獨樹一幟的藝術風格,世稱“尚派”。《二進宮》、《祭塔》、《昭君出塞》及《梁紅玉》等為其擅長劇目。
京劇表演藝術家程硯秋(1904-1958),原名艷秋,字玉霜,后改玉霜。滿族。北京人。幼時從榮蝶仙、陳嘯云習刀馬旦和青衣,十四歲在北京首次公演。變聲期間,隨羅癭公讀書習字。十七歲后,在北京搭詠平、慶興、裕群、和聲等社,與高慶奎、譚小培、王又宸等合作。同時向陳德霖、王瑤卿、梅蘭芳求教。1924年自組鳴和社,與貫大元、程繼仙、俞振飛等合作演出,陸續排演《鴛鴦冢》、《賺文娟》、《青霜劍》、《文姬歸漢》、《聶隱娘》、《紅拂傳》、《荒山淚》、《春閨夢》及《鎖麟囊》等二十多出新戲。以優美生動的藝術形象,體現了他早期藝術創作的進步傾向。他的唱腔,融合了陳德霖的剛健,王瑤卿的俏麗,巧而不纖,柔而不媚,在幽咽哀怨中蘊涵著鋒芒。善于依字行腔,并根據嗓音條件,用優美別致的曲調,傳達人物思想感情。二十歲后,以婉轉而剛健的唱腔以及精美的水袖和步法,形成自己獨特的表演藝術風格,世稱“程派”。抗日戰爭時期,曾拋棄舞臺生活,在北京青龍橋務農。 京劇表演藝術家荀慧生(1899-1968),名秉彝,初名秉超。藝名白牡丹,號留香館主。祖籍河南洛陽,生于河北東光縣。他幼年在天津義順和梆子班習河北梆子花旦。十四歲隨師龐啟發入京,搭三樂班學藝演出。十九歲從陳桐云、路三寶改習京劇花旦和刀馬旦。與楊小樓、余叔巖合作演出于開明戲院,聲名大起。1927年后自組慶生、春生、留香等班社。 京劇是中國的傳統藝術瑰寶,現在,京劇藝術在黨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雙百”方針指引下,正煥發出勃勃生機。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梅蘭芳、尚小云、程硯秋、荀慧生這四位藝術家所開創的“梅派”、“尚派”、“程派”和“荀派”藝術,將會永遠受到廣大戲迷的推崇和熱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