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錢幣學會舉辦“國際金融中心與上海貨幣”學術研討會 |
發布日期:09-12-10 08:21:34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廣西錢幣學會 作者: |
根據上海市社聯關于開展第三屆學會學術活動月統一部署,為貫徹落實中國錢幣學會理事長馬德倫同志關于“要正確面對全球的金融危機,抓住計劃,拓展研究,更好地服務社會服務金融工作”的指示精神,由上海市錢幣學會、上海印鈔有限公司聯合舉辦的“國際金融中心與上海貨幣”學術研討會,于2009年11月26日,在上海印鈔有限公司舉行。上海市社聯學會處郝德良處長應邀到會并在開幕式上作簡要講話。來自上海市金融、文博、院校等系統的專家學者及學會常務理事、學術委員會成員30余人出席了會議,會期1天。研討會分別由學術委員會主任葉世昌教授和副主任周祥研究員主持。 從本次學術研討會所收集到的論文來看,具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內容大多同上海貨幣的發展有關,符合本次研討會的主題。二是注意歷史與現實密切結合,由對錢幣實物的研究拓展到對貨幣史和金融史的探討成為本次研討會的亮點。三是論文有較高質量,許多都是經過長時間積累和思考而寫成的,論文史料充實,提出了新的觀點和看法。葉世昌教授關于《清末上海的本國銀行》的論文,不盡在理論上有一定的高度,而且比較明確地提出了上海金融中心究竟何時起步的問題,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王允庭先生的《關于中華民國金幣券實物的研究》一文,列出42種金幣券,可以當作對金幣券的全面總結。文中對金幣券的中西文化元素、形制與內容、版式區分、冠字與區號、水印等都有詳細的探討,對后人研究金幣券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和廣闊的平臺。余榴梁先生的文章《初探錢莊票》,則以口述歷史的方法,在內容上提出和回答了“典錢”的問題。劉平博士《鴻雁往來聚風云》的文章,提出了上海銀行家群體在上海成為中國乃至遠東金融中心的進程中,其社會角色和責任都發揮了重要作用。他的闡述角度新穎,從錢幣實物研究拓展到對人物的研究,使人耳目一新。由此認為,加強銀行家群體的研究是時代的需要,是上海建設國際金融中心過程中面臨的一個新課題。 柴國泰、馮文華兩位合著《人民幣印制發行60年》一文,從1948年12月1日中國人民銀行成立并發行第一套人民幣的情況談起,詳細回顧了印制、發行、技術等諸多環節的歷史進程,使很多會員和錢幣愛好者從中獲得不少知識。還有,羅永輝先生的文章《錢幣設計雕刻人才的設計與雕刻》,認真總結多年的實踐,從其專業的角度,闡述了錢幣設計師必須具備的職業素養等等。 最后,上海市錢幣學會副理事長于英輝同志代表學會,對研討會作了總結,充分肯定了本次學術研討會所取得的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