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世博紀念章的設計看中國古今城市文明的腳印(負負得正) |
發布日期:10-04-01 08:21:03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www.ccbczpx.com 作者:負負得正 |
脫離的人類第二次勞動分工,隨著第二次社會大分工,出現了以交換為目的的商品生產和一個不從事生產而只從事產品交換的商人階級。由于經濟發展導致的聚落演化而產生的“蓄水池”作用,城市逐步成為區域的政治軍事中心,故而從防御和保護目的出發,加強城市的軍事防守功能而興建環繞城墻,因此城墻和市場的有無被視為判斷某個聚落是否為城市的標準。
古代城市是文明起源的重要因素,是從氏族社會邁入文明社會的重要標志。城市通過它集中物質的和文化的力量,擴大了所有人類活動的范圍,加速了人類交往的速度。歷史上、近現代,城市社會的變化與農牧區域相比較,創造、繼承和發展,留給人類社會成為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有形或無形的遺產具備了體量大、速度快、品類豐富等特點。“城市是由于人的活動而產生的最為重要的地理現象之一,城市從其起源時代開始就以適應不斷變化的人類需求和復雜的社會發展形式,用具體特殊的空間結構來貯存并流傳人類文明的成果”。因此,可以說人類歷史的進程和文化的載體主要是由城市文明來體現的。 這款世博紀念章的設計和圖案選用雖然有點拿來主義感覺,但由于選用很具代表性的地標式建筑作為背圖視覺效果的圖案本身就很經典,很中國,因此很有說服力。與外灘相呼應的世博中國館圖案,在紀念章中區圖案中定位偏正結構,居中不失當,宣示了世博會舉辦的所在地,展演了中國傳統城垣和現代城市的建筑體式;雕刻工藝很好的利用了視覺對光線明暗變化的反映,特意突出原建筑層檐出挑的斗拱梁枋承重的美學效果,使映入眼簾的建筑顯得堂皇而大氣磅礴。正圖是中國館的符號式圖形設計,簡約明朗,“世博會在中國”的寓意已是“昭然若揭”不言而喻。總體圖案像一條縱貫線自上而下,好景連連,如同觀賞香車美女,可以測試一個人的瞳孔擴張程度一樣,好的作品能起到擴張瞳孔的作用,自然也更能抓住和吸引集藏愛好者的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