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首家數字博物館
四、 博物館的數字化過程
博物館數字化的過程是指博物館利用各種數字手段,對以藏品為核心的相關資料進行信息采集、存儲、加工,形成完整的數字內容體系,并伴隨博物館信息化建設提升文物保護、管理和利用水平,更好地發揮博物館資源的社會服務作用的綜合過程。
由于藏品實體的多樣性等特征,在數字化博物館時,需要采用不同的技術手段進行。為了能夠達到最佳數字化效果,常常多種技術聯合使用。數字化過程中,往往根據所投入的財力、人力和館藏藏品的數量、質量、大小等特征來選擇不同的技術。
數字化的內容包括兩個層次:一是藏品的基本信息,包括藏品名稱、年代、類別、計件、規格、圖片(或音像資料)等作為基礎的檔案資料信息,以及對藏品施以保護、管理、利用活動的信息,如入藏、展覽、科研、宣傳等內容;二是基于對藏品及相關資源的研究而開展的數據積聚與加工形成的信息,如反映藏品內涵及相關背景的資料。
數字化技術多種多樣,而且還在不斷改進和創造,但幾乎所有數字化工作都必須包括三步進行,即,采集、處理、展示。
1、 采集:利用計算機技術,將藏品信息通過計算機編碼等方式,轉為計算機可儲存信息。常見的采集方法是人工錄入、圖件掃描、拍攝、錄音等。針對某些藏品,需要多方位地考慮采集相關信息。不僅需要采集藏品的外部特征,而且需要采集藏品的其他特性。
2、 處理:采集后的數據進行加工、篩選、整合等處理,形成龐大的數據庫。采集后的數據可以通過各種類型軟件加工,進行信息處理,保證數據庫的有效性、可利用性、可擴展性和真實性。
3、 展示:將所獲得的數據庫,向受眾顯現。通過各種方式,將數據庫以多種形式展現在大家面前。藏品展現形式可以是文字、聲音、靜態圖像、視頻、動畫或立體影像、虛擬模型等等,或通過書籍、照片、錄像帶或電影膠片、錄音帶、網絡多媒體等載體展現。
五、 建設貴金屬紀念幣數字化博物館應借鑒哪些經驗?
貴金屬紀念幣數字化博物館應該圍繞藏品征集、保管、研究、鑒定、文化交流、展示(包括教育、傳播)行政辦公、綜合服務等基本功能開展建設工作。加強理論研究、新技術應用研究、建立統一協調有效的管理體制,制定系統科學可行的規劃、加強法規、標準、規范體系的建設,加強人才培養要有一定的經費支持力度等。上述問題的解決,將是貴金屬紀念幣數字化博物館建設成功的關鍵。
(一)、注重行業標準研究與建設。貴金屬紀念幣數字博物館應當是國家級的行業性的數字化博物館,貴金屬紀念幣數字博物館建設在我國錢幣屆可謂首開先河,因此應制定統一的行業標準。如:管理通用標準、總體元數據標準、業務流程標準、技術通用標準等。
(二)、加強人才培養。博物館數字化建設是一個新的事物,他有其自身的特點和規律,這個特點必須得到認可與遵循。對于很多單位來講,數字化項目建設完成以后,主要的工作就是日常信息的采集與更新、展示與傳播以及系統的維護與升級等。這需要一支由專業人員組成的隊伍,從事藏品管理,計算機應用與維護等日常工作。也就是說,數字化博物館的正常運轉離不開既懂博物館業務又懂數字化理論與技術的管理人才。在這里起決定作用的仍是掌握博物館專業知識的人才。
(三)、貴金屬紀念幣數字化博物館建設在應用方面應包括以下幾項功能:
1、為專家學者提供研究平臺,
2、為職工提供工作平臺;
3、為廣大集藏愛好者提供學習與傳播平臺,
(四)、與公司現狀相結合,要與公司OA系統;檔案管理系統相連接, 形成合力。
(五)、硬件網絡平臺建設:由網絡服務器、客戶端、交換設備以及通訊線路、數碼相機、掃描機等有形實體組成,數字化采集標準起點要高,以免重復采集。
(六)、軟件網絡平臺建設:是建立在硬件網絡平臺上的,實現網絡功能、數據庫建設及其他信息化建設所需管理軟件的綜合體,要具有擴展性。
藏品管理系統、網絡系統、多媒體展示系統、居于辦公系統、分類檢索系統;
(七)、系統安全目標建設:包括物理安全、網絡安全等,在這里需要強調的是,異地備份是非常必要的一種安全防護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