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渤海新聞網消息 (記者 劉天玥)收藏金銀等貴金屬紀念幣是現在熱門的理財方式,但不加注意就有可能上當受騙。近日,市民王女士發現自己花近萬元買回的幾套紀念幣竟是“李鬼”。她希望通過本報提醒市民,千萬別再上這樣的當了。
電視購物買回紀念幣
年過六旬的王女士是收藏愛好者。今年6月份,她被一電視購物頻道中猴年生肖純銀紀念幣的廣告吸引。電話咨詢過程中,促銷人員承諾“該版紀念銀幣全國僅發行2000套,市場售價8800元,電視購物促銷價僅為1980元,假一罰百”。而且如果顧客不滿意,公司還可以回購。于是王女士花了9900元購買了5套紀念幣。
送貨上門后,王女士和以前買過的紀念幣做了一下比較,感覺外觀差不多,而且證書齊全。再與市場上同類純銀紀念幣的高額價格比較后,王女士覺得自己撿了大便宜。
售假者信息不詳成維權難題
這套純銀紀念幣到底成色如何?在一位朋友的提醒下,王女士將5套紀念幣拿去檢測站檢測,結果均被鑒定為假貨。王女士這才醒悟過來,她當即給賣家打電話,可對方手機卻一直關機,聯系不上。由于購買紀念幣時,王女士沒有得到過任何購物憑證也沒有賣家的具體信息,所以雖然賠了錢,卻無法維權。
購買金銀紀念幣應到正規商家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銷售金銀幣的渠道魚龍混雜,網購、電話營銷、廣告推銷等亂象叢生。像王女士手上的這套紀念幣從外包裝盒上看,所用紙張單薄,標識燙金模糊,圖案做工粗糙,證書上的水印很淡,紀念幣的塑封口沒有造幣廠封印;從紀念幣的制作上來看,手工還算精致,很可能是由“銀包鉛”等形式制作而成,成本低廉,但僅從外觀來看是很難發現破綻的。購買金銀幣應到正規商家,并保存好購物憑證,以防上當受騙。
來源:環渤海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