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為本,譜寫城市發展新篇章 |
發布日期:09-06-11 09:14:30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中國金幣網 作者:陸雨水 |
自1851年倫敦首次舉辦的“萬國工業博覽會”以來,已經歷了百余年歷史的世界博覽會,將于2010年5月1日在中國上海演繹“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精彩樂章。世界博覽會,這被稱為“見證人類文明發展的驛站”的盛會,如今正日益成為全球經濟、科技和文化領域的盛會,成為各國人民總結歷史經驗、交流聰明才智、體現合作精神、展望未來發展的重要舞臺。中國上海世博會將充分展示城市文明成果、交流城市發展經驗、傳播先進城市理念,從而為新世紀人類的居住、生活和工作探索嶄新的模式,為生態和諧社會的締造和人類的可持續發展提供生動的例證。 為紀念這一歷史性盛會,中國人民銀行定于2009年6月10日面向海內外公開發行中國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金銀紀念幣(第1組)一套。考慮到該系列幣的后續性,作為其開篇之作,在設計上緊緊抓住“龍頭”幣的特點,在一金兩銀的有限空間里,用鮮活的元素,精準的把握,新穎的構圖,優美的意境,特有的錢幣語言將首次在發展中國家舉行、第一次在中國上海舉辦的世界博覽會永恒銘刻。 會徽和標志不僅是歷屆世博會形象品牌的重要截體,而且體現了世博會舉辦國家、承辦城市獨特的文化魅力和精神風貌,是一個國家文化的象征。在這一點上,統領全套金銀紀念幣的正面圖案做到了完美的表現。凸出的地球圖形坐陣在正面圖案的中心部位,赤道線的勾勒以及地球地貌特征的描繪,通過先進的鑄造工藝,在錢幣平面上較好地展現出了三維立體的地球形態,生動傳神。而視覺的盛宴不過才剛剛開始,以中國漢字“世”字書法創意為形的本屆世博會會徽,則被用彩色移印的手法再現幣面,綠、黑、黃三種色調組成的會徽,在金銀材質的映襯下,翩然入簾,美感享受中自然地帶你進入會徽的意境中,美術藝術與錢幣語言在此融化為錢幣文化,不由你不做出拍案之舉。 ![]() 1/3盎司金質紀念幣背面的本屆世博會吉祥物海寶造型圖案,則與正面的世博會會徽遙相呼應。背景里九道曲線形的線條在無數不規則的顆粒點點綴下,將具有悠久歷史的上海母親河――黃浦江搬上了幣面,她是上海燦爛文化的象征,也是上海歷史的見證。黃浦江面背倚上展現的是上海城市面貌風格迥異、鱗次櫛比的建筑群。在這里,你可以領略到上海的過去,更可以感受到上海的未來。前景上融入了地球、夢想、海洋、未來、科技等元素,以漢字“人”字為核心創意的本屆世博會的吉祥物海寶張揚在整個幣面。它的歡笑,展示著中國積極樂觀、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那挺胸抬頭的動作和雙手的姿態,顯示出的是東道主的包容和熱情;它翹起的大拇指,是中國對來自世界各地的朋友發出的真誠邀請。畫面簡潔有力,不僅形象地交待出了本屆世博會舉辦地獨特的地域特征,而且和正面圖案一起將世博會的形象標識、舉辦宗旨充分的展現了出來。 ![]() ![]() 如果說金幣用標識圖案表達了上海世博會“理解、溝通、歡聚、合作”的理念,突顯出了中國以人為本的積極追求。那么,兩枚1盎司銀幣圖案闡述的卻是上海世博會“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主題。一枚銀幣背面的“城市細胞”裝飾圖案用手形寓意創造,眼睛寓意靈魂,高樓寓意城市,當這些元素和無數的人形元素疊加后,上海世博會的主題由此溢出:地球上,人和城市環環相扣,這種關系貫穿了城市發展的歷程。而人又是這個有機系統中最具活力和最富有創新能力的細胞,是推進城市發展的核心,是城市化進程中最具創造性的主體。人既是美好生活的創造者,也是美好生活的體驗者。可以說,人,既是城市的細胞,又是城市的靈魂,人賦予城市文化、性格和創造力。而當“以人為本”的民本思想得到堅定落實后,這個城市,這個世界就如另一枚銀幣圖案所要表現的意境,猶如蒲公英的花絮無處不在,只要全世界的“人”相互支撐,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和諧相處,城市的生活才會更加美好,亦如蒲公英的花絮無論到那里都會孕育出新的生命和燦爛的明天。 (作者為中國金幣總公司上海特約經銷部總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