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0年發行的“京劇臉譜”系列金銀紀念幣,于2012年初夏,以2金3銀的陣容華麗收官。稱其為“華麗”,只因在常規1金2銀的基礎上,該組又增發了5盎司規格的金幣與銀幣各一枚,使得“京劇臉譜”系列頭開似虎,尾收如豹,彰顯了恢宏而壯觀的震撼之力。


前后三組的“京劇臉譜”金銀紀念幣,共包括4枚金幣7枚銀幣。其共同正面的主圖均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莊重而肅穆。外環可分上下兩個區域,上端外環為黑體字國名,嚴謹而大氣。下端為海水江牙與祥云的紋飾組合,此為京劇人物龍袍下擺邊緣的八寶立水圖案,雖在幣面只起一個裝飾作用,但也從另一個側面,豐富了“京劇臉譜”題材的多樣化。


新增發的兩枚大規格金銀紀念幣,其背面圖案中的臉譜,在前兩組“京劇臉譜”中都露過臉。5盎司“關羽”金幣,其臉譜造型曾亮相于“京劇臉譜”系列第2組中的1/4盎司金幣之背面;5盎司“鐘馗”銀幣,其臉譜造型也曾躍然于“京劇臉譜”系列第1組中的1盎司銀幣背面之上。對于關羽形象的再度出現,理由很充分,因為在民間,他已經不再只是京劇舞臺上的戲劇人物,更被后人敬呼為“關公”和“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圣大帝”,崇為“武圣”,與“文圣”孔子齊名。鐘馗本身就是“賜福鎮宅圣君”,雖生得豹頭環眼,鐵面虬鬢,相貌奇異,但卻能祈福鎮宅祛邪,因此在民間受到世人的百倍推崇。相比于“京劇臉譜”系列的其他人物,如包拯、典韋、魯智深、單雄信等,更有令人敬畏的“神”之色。
“關羽”金幣與“鐘馗”銀幣,因材質不同,表現手法上也有區別。“關羽”金幣的設計,突出的是一個“正”字。整個頭像左右對稱,一絲不茍,除臉譜眉眼之間的紋飾外,其余部位,包括盔頭、髯口,都是一對一的復制。“正”是關公精神的精髓,以正壓邪,以正直為人,以正義處事,以正氣行天下。設計師王虎鳴,就是以這樣“正”的理念,塑造出幣面正氣凜然的“關羽”形象。相比之下,“鐘馗”之“正”,更有過之而無不及,不僅是臉部,上盔頭,下髯口,以及底面上的紋飾,均是對稱的疊印。例外的只有兩處,一是“鐘馗”印飾,一是“50元”面額。“鐘馗”另一個突破,則是無邊環處理。邊環是幣面設計的緊箍咒,在一定程度上約束了設計師創作理念的發揮。無邊環處理打破了這一傳統束縛,也同樣解放了幣面上的“鐘馗”,讓它成為“京劇臉譜”系列的經典形象。

“京劇臉譜”第3組中1/4盎司金幣的臉譜圖案為“孫悟空”。與前幾組的“包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