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至今收藏投資翻三番 生意場上的“三番經” |
“買不來利,就賣不上利。同樣的藏品,一般情況下,你很難賣得比別人的價高。因此,進貨的價格越低,利潤就越高。所以,必須盡可能地向上游要利潤。”賀景灝有本“生意經”。下海較晚的他,2005年從事收藏投資,至今成本翻了3番還多,被業內人士敬佩地稱為“賀三番”。 談起自己的“三番”,賀景灝告訴記者,其實不外乎是三個專題成就了他,“北京奧運會、新中國成立60周年和眼下的上海世博會。我運氣好,剛步入收藏就趕上這三件大事,想不賺錢都難。”謙虛歸謙虛,其實賀景灝是很有眼力的生意人。回想起自己剛剛進入收藏圈的那一年,面對成百上千的收藏品種,他著實茫然了好一段時間。2005年,奧運金條面世,老百姓也可以收藏金條了,這讓他茅塞頓開,三思多日,他從銀行取出27萬元本金,全部投入到“北京奧運金”的投資中。賀景灝以每克136元的價格把成本全壓在了第一組奧運金條上。“第一組應該算是奧運金條的龍頭品種,到5組都發行完畢,會有很大的消耗,另外,國際金價長遠來看呈現上漲趨勢,所以第一組可以說價格上漲空間很大,是非常有把握賺錢的。”2008年上半年,第一組奧運金條在北京集幣市場的價格上漲到每克430元,長春的交易價格也上漲到每克419元。賀景灝適時清倉,實現第一輪的“三番”。 接下來的收藏投資,從新中國成立60周年到今年的上海世博會兩個重大題材,賀景灝一直追尋著“三番原理”。對于上海世博會藏品的研究,也下了很大心血,閱讀的世博會相關紀念品介紹就有厚厚的一摞。吉祥物、瓷器、郵票、貴金屬紀念品 共計有5000多個品種,這還不算世博收藏題材衍生出來的周邊品種。“盛世藏金銀,這是千古不變的原理。思前想后,我還是把重點放在了金銀上。”這次,賀景灝“主攻”的是我國發行的世博會金銀紀念幣。他告訴記者,“截至今年5月上海世博會開幕,央行總共發行了3套貴金屬貨幣。分別是2002年12月發行的《慶祝中國上海申博成功》金銀紀念幣;2009年6月發行的中國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金銀紀念幣(第1組);2010年4月發行的中國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金銀紀念幣(第2組)。我的目的是持有一部分金銀紀念產品,大幅度升值后賣掉,像世博會這樣的重大題材,國家造幣廠、上海造幣廠、沈陽造幣廠等權威部門制造的產品,可謂出身名門,市場認可度高,將來變現的道路很寬廣。” 就像老棋友無論與誰對戰,都習慣用“當頭炮”一樣,賀景灝用幾乎全部資金購入了中國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金銀紀念幣(第1組)。這次,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