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錢幣學會理事李鐵生:泉學無涯 藏者有域 |
發布日期:11-10-19 17:02:17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中國金幣網 作者: |
關于提高藏識 記:據我所知,您多次強調過“藏識”在收藏活動中的重要性,對于如何提高藏識,您有何建議? 李:收藏的樂趣不僅在于藏品本身,而更多地取決于對藏品的了解。一枚珍奇昂貴的幣品不僅表現于其具體的材質、形制、品相、制作工藝及稀缺程度,而且很大程度上決定于它背后的社會、歷史、文化藝術價值。如何對待藏品與藏識,投資“硬件”與“軟件”,是每位集幣愛好者在起步時都應多加思考的問題。集幣者在收藏生涯是否能步入坦途,或大器晚成,與藏識的修煉是密切相關的。 提高藏識的首要途徑是購書。我接觸過不少泉友,他們熱衷于購幣,一擲千金在所不惜,卻不愿花數十元購一本幣書,他們大量藏幣,卻很少藏書,長此以往,藏品雖日漸豐富,藏識卻長進不大,阻礙了他們在集藏活動中進一步達到更高水平。 其次,要多觀摩實物,多與泉友切磋交流。因此開展群眾性的錢幣學會活動是促進收藏事業的一個重要方面。建議金幣行業要由金幣總公司牽頭,成立集幣協會,推動集藏活動的發展。 關于收藏體會 記:對于收藏活動,您有何體會? 李:關于收藏活動,古今中外都有許多精辟論斷。99年我曾輯錄了一篇《收藏小語》,所輯之言可謂妙語連珠。有不少如今想來仍頗可玩味,如“善救物者無棄物。人取周鼎,我寶康瓠”,前句為馮友蘭引《道德經》真言所做的詩句(即“感恩詩”),后句則取自賈誼的《吊屈原賦》,二者合一,巧妙地蘊含了“藏品無貴賤”的道理;又如“收藏是一種永遠遺憾的愛好”,則描述了收藏的殘缺之美。梁貽斌先生曾引述王國維闡述詩文創作的三重境界:“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眾里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來形容集幣,也著實是惟妙惟肖。至于我個人的收藏體會,我在《人生收藏收藏人生》中提到的“相遇常系偶然,相知重在追求,相融貴在玩味”,即為寫照。 收藏體會如同集幣的專題選擇,是一件因人而異的事情,但“人生收藏收藏人生”,加強收藏活動與人生哲理的結合和體會應是收藏愛好者不斷努力的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