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硬幣集藏知識 |
發布日期:09-07-09 17:38:17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中國金幣網 作者: |
必須限量發行,一般只有一個年代。所以收藏幣只在幣友中“流通”,廣大公眾從未使用過,很少見過甚至聽說過。 收藏幣包括紀念幣( Commemorative Coins)和特種幣(Numismatic Coins)的兩小類。 長久以來,紀念幣是收藏幣的主體(紀念幣又分流通紀念幣和收藏紀念幣兩種)。它是主權發行機構經過批準(如美國需經國會)為了紀念某人、某事、某物而特別發行的硬幣。目的是通過硬幣的流通使其家喻戶曉,充分發揮其宣傳教育作用。就此而言,流通紀念幣似乎更勝任此功能;而收藏紀念幣題材多樣,制作精美,更得幣友的青睞。 目前特種幣的發展勢頭強勁。如生肖幣,風光市,保護珍稀野生動物幣等。目的不在于紀念某人某事,而在于宣揚一種思想。一個概念,有時是體現民族地方色彩,有時也涉及國際共同主題。 造幣廠常將當年所生產的未流通幣封套為造幣廠套幣( MintSet MS),以遠高于面值價格出售給集藏者。除此,還有專門為收藏者生產的精制套幣(ProofSet, PS)。它們統稱為非流通法幣(Non-circulatingLegalTender,NCLT)。 3.投資幣(Bullion Coins InvestorCoins)。 目的既不是“流通”,也不是“收藏”,而是為了“保值增值”。雖也由主權發行機構發行,但面值僅有象征意義或無面值,重要的是金屬成色及重量,發行量不限量,根據市場需求。所以投資幣不過是“幣”形資金屬,較之金錠、金首飾等更易于保存和交易罷了。 三、硬幣的收集途徑與集藏方法 收集途徑。幣友具體情況各有不同,但幣品來源一般包括下面幾方面: 1.饋贈。許多幣友開始集藏是由于家傳、親朋饋贈而引發。饋贈可以很少很平常,也可能很多很珍貴。無論其大小貴賤,是可貴的“起點”,往往也是終生“愛不忍釋”的部分。 2.搜集。主要指不花什么錢或花很少的錢,通過自己的眼光、辛勞奔波集藏得來的幣品。集藏(Gathering)與收藏(Collecting)是否有區別,意見不一致。但前者比較強調的是通過不花錢或少花錢的聚集方式。 3.交換。也可說是搜集之一種,即“互通有無,不詳計價”。對于世界硬幣集藏幣友來說,更應該提倡此道。它不僅可以獲得許多幣品,而且廣為增進友誼。 4.購買。這是最主要的途徑。目前國內市場有限,一些資深的幣友已直接與國外幣商建立固定聯系。但匯款對于小額交易略為不便。購買包括拍賣投標。 集藏方法: 集幣過程一般規律是廣“集”之后求“套”(即系列化),泛“集”之后進入“專題”(即系統化)。 硬幣組套 硬幣有不同國名,不同材質,不同面值,不同發行年代,不同造幣廠等,因而也形成不同種類和內容的“套”的概念。 1.面值套(面套)。指由主權機構在一定時期內所發行的不同面值流通硬幣組成的“套”。這也是通常意義上的“套”,幣友追求的第一階段目標。面套常分小套、大套。小套措低面值套,特別是輔幣單位套;大套應包括所有面值,特別是主幣高面值,幣。流通幣的“套”是一個流動的概念,因為隨著通貨膨脹、幣制改革、政權更迭等原因,小面值幣不斷退出流通,大面值幣陸續補充進入。所以面套的集藏最好以年代為主線。收藏幣和流通幣不同,通常事先公布該套面值組成及發行時間。 2.圖形套(圖套)。同一面值流通幣通常有多種幣圖。面套只需其中任何一種均可成套,而圖套則要求幣圖系列化。如德國流通幣面套只需1枚2馬克幣,但對圖套來說,應集全6種不同政治家肖像及1951年發行的無人像2馬克幣。這通常是幣友的第二步目標。 3.系列套(全套)。指主權機構在一定時間內所發行的全部幣品。全套的難易與國別有關。對于有些剛剛發行硬幣的國家(如馬其頓)可以“一覽無余”,但對于發行幣品歷史久遠的國家(如墨西哥)則是“望洋興嘆”了。 4.年代套(年套)。指同一面值同一幣圖不同年代幣組成的套。這在美國比較流行,因為美國歷史短,品種少,但同一品種和長期發行。如美國1美分林肯頭像幣從1909年起發行,到1999年已有90年歷史。要按年代逐一集“全”這90枚幣,也非易事。市面上的一些定位冊,也大都按年布孔,要把那“窟窿”一個個填滿,確需一番苦功。 硬幣專題與主題收集 專題(Thematic Collecting)一般指圍繞一個特色,一個思想,一個系統的集藏;主題(Topical Collecting)一般指一種形式,一種幣圖的集藏。如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獨立國家幣(特色是獨立)是專題;其中國徽幣(著重在幣圖)是主題。動物幣按動物學類、綱、目、種來集藏是專題(突出系統),按不同國家的熊貓幣來集藏(著重幣圖)是主題。 目前比較流行的幣品專題有:體育、動物、植物、建筑、古跡、交通工具、歷史人物等。例如100年來所發行的現代奧運會幣近千枚;15個國家發行過21種蘭花幣;幣中幣有60多種。 專題可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