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代貴金屬幣(章)的鑄造與發行(三) |
拉”金幣流通。1907年,新疆藩司王樹楠建迪化銀圓局,利用當地產金甚豐之有利條件,鑄有“餉金二錢”、“餉金壹錢”兩種流通金幣。民國前期,云南省曾陸續鑄行幣值不同之“唐像擁護共和紀念金幣”、“滇字金幣”等。西藏亦于1918年至1920年間鑄造幣值為二十兩之“色章果木”金幣,此類金幣之鑄行,多系當地政府籌措資金,應付軍、政開支短缺或彌補市面通貨不足等所為。后因金價不斷上揚,金幣多被民間兌換收藏,無以為繼等而相繼停鑄,流通時間甚短。 此外,1949年前后,由于國民黨統治區通貨膨脹空前嚴重,經濟瀕臨崩潰,被迫恢復銀本位幣值,復鑄銀幣。此間,川省曾擬鑄金幣投入流通,面值分別為伍錢、貳錢五分、貳拾元,當銀圓拾元等,均僅見銅樣存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