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質提升眼力好,心態平和巧集幣(吳偉忠) |
發布日期:10-12-13 08:31:37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www.ccbczpx.com 作者:吳偉忠 |
本稿刊載于《錢幣》報2010年12月下旬,如需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于《錢幣》報,轉載于中國集幣在線(http://www.ccbczpx.com/),謝謝! 近年來,隨著人民生活改善,文化素養日益提高,收藏不再是“陽春白雪,曲高和寡”,已越來越成為人民大眾喜愛的文化享受和一種新的投資,民間錢幣收藏越來越熱,錢幣交易市場人流劇增。投資錢幣雖能獲利,但也存在著較大的風險,作為一個集幣新人,如何積累經驗、規避風險,穩妥涉足這個領域呢? 提升素質少犯錯 將贗品當真品買進是錢幣收藏、尤其是古錢收藏中最為常見的。比如目前一張第三套人民幣“背綠壹角券”價值約2800元,而古玩市場里所見的“背綠壹角”贗品(將普通的第三套人民幣壹角券的背面在電腦上涂改成“背綠壹角”形式)也就只值二十多元,如果集幣愛好者眼力不濟,誤將贗品當成真品以2800元的高價買進,不僅損失十分慘重,而且會使自己的收藏信心受到嚴重打擊。前不久,筆者聽市錢幣學會一位專家說過這樣一件事:他曾應邀去鑒定一批私人收藏的珍稀古幣,物主是一位頗具規模的私企銷售總監。該總監近年來迷上了集幣,因工作關系他平時常去外地出差。幾年來,他在各地錢幣市場上買進了五六十萬元的古錢和銀幣,其中有頗為珍貴的王莽錢“一刀平五千”、北宋錢“靖康通寶”和太平天國“通寶”等等。經過鑒定,在近百余件珍稀錢幣中,僅有不足十件是真品,其余皆為贗品,這位總監心態一下子變得很壞,發誓再也不收古錢了。 將劣質品當優質品買進,買家的損失同樣也會很大。以“龍洋”老銀元為例,一枚質地好的和一枚質地差的價格往往有著天壤之別。比如北洋機器局造銀元,光緒22年北洋機器局造銀元價值高達5萬多元,光緒34年北洋機器局造銀元僅為900余元。對初涉集幣圈的人而言,假如買一枚北洋機器局造銀元,不看年份,盲目地以高價吃進普通品種,其損失自然十分慘重。即使是一些年份完全相同的品種,也有高低和優劣之分,一枚中華民國三年“袁大頭”銀元,如果是流通很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