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_JiBi.Net >> 新聞中心 >> 錢幣知識 >> 正文
         
        日本銀行券詳解
        發布日期:09-02-19 08:45:17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網絡 作者:
        權,即所謂神功皇后。此后,武內宿禰以數朝元老并大臣的身份把持朝政,其眾多子孫更紛紛擔任要職,人稱“大臣之祖”。



        丁五圓券(1930/3/1):營原道真

        菅原道真,出生于承和12年陰歷6月25日(845年8月1日),卒于延喜3年陰歷2月25日(903年3月26日)。是日本平安時代的學者、漢詩人、政治家。長于漢詩、被日本人尊為學問之神。33歳時被任為文章博士。醒醐天皇時晉升為右大臣、但受到左大臣藤原時平的讒言、被貶到九州太宰府擔任權帥(太宰府副統帥)后抑郁以終。(相對地,日本傳統文化中的武神則是坂上田村麻呂)




        丙十圓券(1930/5/21):和氣清麻呂,護王神社

        和氣清麻呂生活在奈良、平安時代。桓武天皇做了兩件大事,征討蝦夷和遷都平安,征討蝦夷的具體執行者是坂上田村麻呂,而具體負責建造平安京的正是和氣清麻呂。背面圖為護王神社。

         

        い五錢券(1944/11/1):楠木正成

        楠木正成(公元1294—1336),亦稱楠正成,幼名多聞丸,是日本中世紀時期著名的武將,被譽為軍神。他在推翻鐮倉幕府、中興皇權中起了重要作用。他的家世居河內國赤坂村。父輩時,其家已與河內、和泉、攝津等土豪聯姻,并結成新型小武士團,打擊莊園,抵制北條氏統治,故被地方守護稱作“惡黨”。1331年元弘之變中,正成參加后醍醐天皇發動的倒幕運動,舉兵下赤坂。1333年據守千早城,大破幕府征討軍,促進各地反幕軍的興起。建武政權建立后,正成以其有功任河內國守、河內、攝津、和泉三國守護及記錄所寄人等職。1336年(建武三年)(陰)二月,叛軍足利尊氏軍隊進攻京都失敗,撤至九州,(陰)四月卷土重來。(陰)五月正成同新田義貞所部聯合迎擊于兵庫一帶,湊川一戰兵敗自殺,時年四十有三。



        い十錢券(1944/11/1):八纮一宇塔

        在日本宮崎市市北部的高地上,有一座所謂“八纮一宇”塔。這座塔是日本軍國主義到處侵略擴張,妄圖統治全世界的最好見證。
        1938年,正當侵華日軍在中國不斷擴大侵略戰果之際,宮崎縣知事發起建塔運動,以煽動日本國民支援侵華戰爭。為了建塔,宮崎縣男女老少紛紛參加義務勞動。日本新聞媒體煽風點火,鼓動世界各地的日本人捐獻石料,日本陸軍參謀總長命令所有的前線部隊「以軍或師團為單位,每單位收集兩塊,一塊是軍或師團總部所在地的,取最有價值,一塊是戰場最前方的,取最有意義」,以示皇軍所向披靡,征服世界。建塔時將這些石塊作為基石,上面塔身上刻有「八纮一宇」字樣,以示天皇將把全世界納入其一統天下。塔身周圍建有四座陶瓷人像,名為荒魂、奇魂、幸魂和和魂,分別代表武士、漁民、農民和工人,藉以煽動日本民族的戰爭狂熱。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后,盟軍占領日本,宮崎縣政府趕緊將塔身上的「八纮一宇」四個字鏟除,將象征武士的人像藏起來,將這一帶改為「和平公園」。到1965年,宮崎縣知事又將「八纮一宇」刻在塔身上,武士像又回到原位。筆者站在這座「八纮一宇塔」前,隱隱約約感到日本軍國主義的幽靈仍然在這塊土地上游蕩,日本仍然有人在為日本軍國主義招魂。

         

         

        重點介紹戰后發行的銀行券:


        A號券


        A5銭券(1947/9/5):梅花

         




        A10銭券(1947/9/5):斑鳩,國會議事堂




        A一圓券(1946/3/19):二宮尊德


        二宮尊德(1787年9月4日(天明7年7月23日)-1856年11月17日(安政3年10月20日)出生于日本相模國足柄上郡柏山村(現小田原市)一個富裕的農民家庭,幼名金治郎,通稱金次郎,是利右門家的長子。尊德出生時的日本,正處于幕藩體制從根基上發生動搖的時期。當時,由于商品經濟發展,武家財政疲憊,而自然災荒和饑饉不斷,幕府租稅苛重,造成嚴重的農村荒蕪和農業凋零。尊德五歲時,關東地區遭遇特大洪水,田地被毀,導致家境敗落。因此,尊德在12歲時就不得不代重病的父親出工參加酒句川治水工程。14歲時父親病故后又承擔起幫母親維持家計和照顧幼弟的重擔,白天上山砍柴,晚上編織草鞋,以賣錢補貼家用。明治國定修身教科書中所寫的“文部省唱歌”歌詞—“砍柴又搓繩,草鞋作不停。父母好幫手,幼弟照料勤。兄弟友愛深,雙親盡孝心。二宮金次郎,世人好榜樣”,可以說形象地描述了尊德幼年時期的艱苦生活狀況及其操行。


        A五圓券(1946/2/25):彩紋




        A十圓券(1946/2/25):國會議事堂


        國會議事堂,是日本國會的開會地點。竣工于1936年(昭和11年),當時名為帝國議會議事堂。地址為東京都千代田區永田町一丁目。其左側為眾議院,右側為參議院(舊貴族院)。建筑物呈左右對稱,但是兩院管理的范圍并不均等,建筑物中部的中央前庭,中央大廳,休息室,中央塔樓都由參議院負責管理。


        A一百圓券(1946/2/25):圣德太子


        圣德太子(574.2.7—621.3.20,即敏達天皇3年1月1日—推古天皇30年2月22日),本名上宮廏戶豐聰耳皇子(廏戶皇子うまやど の おうじ、うまやど の みこ),別名為豐聰耳(とよさとみみ、とよとみみ)、上宮王(かみつみやおう)。 是日本飛鳥時代的政治家,推古朝改革推行者。
          他的父親是用明天皇,母親是欽明天皇的女兒、穴穗部間人公主。圣德太子本名廄戶皇子,因為相傳他在馬房之前出生。別名為豐聰耳(據說他可以同時聽10個人說話而不會聽誤因而得名字)、上宮王。
          大和時代豪族政爭,用明二年蘇我馬子滅物部氏,崇峻五年崇峻天皇遭暗殺,蘇我氏外孫女豐御食炊屋姬即位為推古天皇,由廏戶皇子以皇太子之位輔政。圣德太子輔政后即大力進行改革,即推古改革,并遣使入隋、唐學習中國制度。后推行新政,制定冠位十二階、頒布律法十七條、采用歷法、編修國史、使用天皇名號、興隆佛教。


        B號券



        高橋是清(たかはしこれきよ,1854年9月19日-1936年2月26日),是第20屆日本首相、第7屆日本銀行總裁。在岡田啟介內閣任大藏大臣時,因反對為擴軍而增加財政支出而被日本陸軍所嫉恨,二二六事件被陸軍兵變士兵暗殺。高橋是清生活于日本由弱到強、開始侵略鄰國的時代,他在思想上積極主張對外擴張、在行動上為侵略戰爭效勞,是日本對外侵略的鼓吹者和身體力行者之一。特別是他所推行的高橋財政,助長了日本的對外侵略,突質上是軍國主義財政、戰爭財政。



        B一百圓(1953/12/1):板垣退助,國會議事堂


        板垣退助(天保8年4月17日(1837年5月21日)—大正8年(1919年)7月16日),日本明治維新的功臣之一,也是日本自由民權運動家、日本第一個政黨自由黨的創立者。土佐藩出身。伯爵。


        1860年參加藩政,曾參加討幕運動,主張武力倒幕。慶應3年(1867年)進入明治新政府。后因征韓論爭而于1873年離開明治政府。1874年板垣退助與其他七位人士向政府提出民選議院成立的建言書,使得追求議會制度以及憲法制定的自由民權運動起跑。1881年與其同志共組自由黨。1882年4月板垣退助至岐阜縣演說時遭人刺殺,據稱板垣當時曾大喊“板垣雖死,自由不滅”(板垣死すとも自由は死せず)。1887年封伯爵。1900年退休。1914年(大正3年)3月曾應林獻堂之邀赴臺灣發表演說,并且參與了臺灣同化會的成立。后板垣于11月再度來臺,12月20日參加臺灣同化會的創立典禮,板垣被推舉為總裁。現今,日本國會前還有其銅像以紀念這位日本民權運動家。自論世襲貴族制度反対而提唱“一代華族論”因故薨去后,遺族伯爵位返卻了。


        B五百圓(1951/4/2):巖倉具視,富士山


        巖倉具視 (1825年10月26日—1883年7月20日) 是日本政治家,對日本皇室有很大的影響力,也影響明治維新的發展。
        他出生于京都,是公家堀川康親的第二子。1836年,他被貴族巖倉具康收養,后來受訓于關白鷹司政通,在1854年擔任孝明天皇的宮廷大臣。


        正如其他朝臣,巖倉反對德川幕府開國。1858年,老中堀田正睦去京都,想得到天皇的批準,與美國簽訂日美修好通商條約。巖倉與群臣反對條約,更嘗試阻止簽署條約,以及阻止幕府與皇室聯絡,稱為廷臣八十八卿列參事件 。但是,他的政治思想為幕府及皇室的聯盟帶來契機。1860年,大老井伊直弼遇刺身亡。巖倉借此機會,提出“公武合體”,改善雙方關系—他安排將軍德川家茂與天皇的妹妹和宮親子內親王結婚。反對幕府及開國的武士認為巖倉支持幕府,要求王廷驅逐他。巖倉惟有離開王廷,遷到京都以北的巖倉。


        住在巖倉時,他寫過很多文書、提出政見,并去信王廷與薩摩藩的盟友。1866年,德川家茂去世。巖倉企圖聯合大名,以皇室之名奪權,但失敗。翌年,天皇逝世,有傳言指巖倉策劃毒殺天皇,但此事不了了之。


        1867年,他主要策劃王政復古,讓明治天皇即位,革新日本政治。他令末代將軍德川慶喜放棄名位,把所有權力交回皇室。由于將軍的支持者不服,這導致戊辰戰爭。


        明治時代時,1871年,他成為日本右大臣,又主導了著名的巖倉使節團,與大久保利通、木戶孝允、伊藤博文等重要官員訪問歐美,以求改革之道。


        使團在1873年回國。巖倉其后反對征服朝鮮,主張先改革內政,是為緩征。


        B一千圓(1950/1/7):圣德太子,法隆寺夢殿




        (前文已介紹)

        C號券


        C五百圓(1969/11/1):巖倉具視,富士山



        (前文已介紹)

        C一千圓(1963/11/1):伊藤博文,日本銀行舊館本館

        伊藤博文(いとう ひろぶみ,1841年10月16日—1909年10月26日)日本近代政治家,內閣總理大臣(首相),明治維新元老。
          日本天保十一年出生于長州藩(今日本國山口縣)山村的貧農家庭。其父被下級武士伊藤家收為養子,并被選為繼承人,遂繼姓伊藤。幼名俊輔,號春畝。

          早年曾入吉田松陰創辦的松下村塾學習,并與井上馨一起被秘密帶往英國學習現代海軍技術。在英期間,了解到英國戰艦炮轟薩摩藩,于是回到日本,回國后發現長州藩也被炮轟了,即加入長州藩軍隊,反對幕府統治,主張“開國進取”。

          明治維新成功后,在木戶孝允、大久保利通和細田道一的領導下負責處理外交事務。歷任外國事務局交涉員、判事,兵庫縣知事,會計官權判事,大藏少輔兼民部少輔,工部大輔等職。

          伊藤博文1885年12月根據他的建議廢除太政官制,實行內閣制,出任首屆內閣總理大臣兼宮內大臣,并開始起草憲法的任務。被譽為“明治憲法之父”。1894年,伊藤博文參與策劃了日本對朝鮮的侵略和中日甲午海戰,戰后與中國簽訂《馬關條約》。

          紀念陸奧宗光與伊藤博文的銅像設立于下關:兩人代表日本簽署了馬關條約。1898年,戊戌變法時前往北京訪問,面見光緒皇帝和康有為,提供改革方針。政變后,參與救援被捕的黃遵憲,并協助康有為和梁啟超逃往日本。 1900年創立政友會,自任總裁,開日本兩黨政治的先河。

          1905年,日本在日本海海戰(對馬海峽海戰)獲勝后,伊藤博文被任命為第一任韓國統監,并于1907年迫使朝鮮簽訂第三次日韓協約,將朝鮮變為日本的保護國。但是伊藤博文本人是反對日韓合邦的,在1909年的閣議中他便公開表達反對立場,表示“合并是長期的問題”,這與許多參與日本對朝鮮政策參與者的想法并不同。

          1909年10月,為解決日俄爭端,伊藤博文到中國東北與俄國財政總長談判,當他乘坐的花車在10月26日9時抵達哈爾濱車站時,被朝鮮愛國志士安重根刺殺身亡。反對日韓合邦的伊藤博文遇刺身亡,導致主張日韓合并的一派成為日本對朝鮮政策的主導者。1910年8月22日,日本迫使朝鮮簽訂《日韓合并條約》。同年10月1日,日本統監府改為總督府,開始了對朝鮮長達36年的全面殖民統治。

          伊藤博文是使日本邁進現代化國家、成為近代世界列強之一的功臣,但由于其一貫奉行對外擴張政策,在日本國內外都有著截然不同的評價。而伊藤博文的性好漁色也是許多人都知道的。“醒掌天下權,醉臥美人膝”。



        C五千圓(1957/10/1):圣德太子,日本銀行舊館本館



        (前文已介紹)

        C一萬圓(1958/12/1):圣德太子,平等院鳳凰堂



        (前文已介紹)

        D號券


        D一千圓(1984/11/1):夏目漱石,鶴

        夏目漱石,本名夏目金之助(なつめ きんのすけ),生于江戶(今東京)一個小吏家庭,是家中末子。1874年,七歲,入淺草壽町的戶田學校。夏目自幼喜歡漢學,14歲開始學習中國古籍,少年時曾立志以漢文出世。

        23歲,夏目進入東京帝國大學英文系(現東京大學)。1889年,就學期間的夏目因受好友正岡子規等人影響而開始寫作;同年9月9日,他的漢文暑假游記《木屑錄》脫稿。《木屑錄》不僅是漱石最早匯集成冊的作品,且署名為“漱石頑夫”。漱石二字來源于唐代《晉書》的故事漱石枕流,一開始是子規的筆名,為夏目借用,并最終成為了他的正式筆名“夏目漱石”。1895年,在愛媛縣松山中學任教,后又去熊本縣執教;這段經歷后來體現在他的小說《哥兒》中。1896年,夏目在家人的安排下與貴族院書記官長中根重一的長女鏡子結婚。這一時期夏目在俳句界較為活躍聲名鵲起。

        1899年10月28日,33歲的夏目抵達倫敦,開始了在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的留學生活。1902年12月5日,夏目啟程歸國,結束為期兩年的留學生活。夏目歸國后,在東京帝大講授英文,并開始文學創作。1905年的《我是貓》令他一舉成名。1907年,開始為《朝日新聞》寫連載小說(包括《虞美人草》、《三四郎》)。

        暮年的夏目漱石追求“則天去私”的理想。1911年,他曾拒絕接受政府授予的博士稱號。1916年,因胃潰瘍去世。夏目死后,家屬將他的腦和胃捐贈給東京帝大的醫學部。他的腦至今仍保存在東京大學。1984年,他的頭像被印在日元1000元的紙幣上。

        夏目漱石在日本近代文學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被稱為“國民大作家”。他對東西方的文化均有很高造詣,既是英文學者,又精擅俳句、漢詩和書法、繪畫。寫作小說時他擅長運用對句、迭句、幽默的語言和新穎的形式。他對個人心理的精確細微的描寫開了后世私小說(わたくし小說)的風氣之先。他的門下出了不少文人(如鈴木三重吉氏,寺田寅彥氏等),芥川龍之介也曾受他提攜。

        一千日元紙幣上使用的肖像,是以大正元年(1912年),漱石45歲時的照片為根據描畫的。不過,當時漱石正患腸胃病,臉露病容,故在制作用于紙幣的雕刻板時,改畫成了健康的樣子。此外,水印圖案也采用了漱石的肖像。

        識別編號也稱為紙幣的制造編號。現在的一千日元紙幣是用褐色印刷的。最初發行時是黑色的,從平成2年11月1日起發行時,改為藍色。這是因為一千日元紙幣在紙幣中流通量大,消耗多而識別編號被用完的緣故。從平成5年12月1日起發行時,又和五千日元紙幣、一萬日元紙幣一樣改成了現在的褐色。

        一千日元幣的背面繪有一對雌雄丹頂鶴。在江戶時代前,全國都生活著丹頂鶴,由于亂捕獲、潮濕草原的減少,一時間認為丹頂鶴幾乎絕跡。其后又在北海道的釧路濕草原發現了20只左右的丹頂鶴,就把它們作為國家級天然保護動物。現在國內已有超過 600只的丹頂鶴。除了釧路,在中俄邊境上的阿穆爾江流域還存有幾百只,是全世界僅存1500只左右的稀有品種。據說中國的丹頂鶴是到長江下游流域渡冬的。

        一千日元上的丹頂鶴的形象是以攝影家兼丹頂鶴生態研究者林田恒夫所攝照片為基礎繪制的,展現了丹頂鶴求愛舞的英姿。一千日元紙幣為了方便盲人設有盲文標記。



        D兩千圓(2000/7/19):沖繩縣首里城守禮門,紫式部・源氏物語繪卷

        2000日元新鈔票于2000年7月19日終于開始使用。印制發行2000元新鈔原是小淵在世時提議的,理由是時值千禧之年,日本經濟也由10年的沉淪走向復蘇,發行新鈔會刺激消費增加。1984年的鈔票改制曾帶來了自動售貨機和金融機器百分之十幾的增長。值得期待的是它的發行對經濟的波及效果,或乘數效果。但那時是因經濟發展需要改變鈔票面額,適應大額化的支付需要,客觀上起了刺激經濟的作用。而這次則是著眼于發新鈔會促使自動售貨機等的更新而實施,實際上并沒有對2000日元鈔票的迫切需要。令人不免生出"到底是狗搖尾巴、還是尾巴搖狗"之疑問,民間批判的聲音也不小。
        新鈔票剛剛發行,就出了印刷紕漏。有相當一部分的新鈔左上角的識別編號和右下角的識別編號不一致。日本銀行發券局趕緊發一告示,印錯編號的紙幣也可以流通,云云。不知真是無心之失,還是有心做秀,總之2000元新鈔一出場就成了收藏家們的目標,很長一段見不到新鈔的面。

        新鈔票的問世,還讓各大百貨店和超市大大的興奮了一陣,準備了好多"福袋",新鈔一張一袋,運氣好的2000日元能買到上萬日元的東西。不過,新勁兒過去了,2000日元的實際問題也就來了,現在各商店使用的收款機是按現有的鈔票種類設計的,紙幣1千、5千、1萬,共3個位置,新來的一位沒位置,怎么辦?比5千日元只短1毫米,容易搞混,不能往一起放。比1千日元長4毫米,還將就區別,就和1千日元放到了一起。 遇上位馬大哈店員,老板的損失就大發了。有那么幾天,每每有朋友說多找了錢,最有趣的是1張5千元卻找了4張2千元的情況。

        還有就是自動售貨機、ATM、彈子機房的售卡機、自動售票機等服務機器也不認識這位鈔票家族的新成員,要認識或使用2千元紙幣得等更新設備或改變設定之后,只好等自動售貨機的更新時再說吧。

        2000日元新鈔的正面的圖案,是位于沖繩縣那霸市首里城的守禮門,中間的水印也是守禮門,背面是日本國寶《源氏物語繪卷》中光源氏和冷泉院會面的場面,文章是《源氏物語》"鈴蟲"一章和詞書的一部分,還有紫式部的畫像。據說這是首次在紙幣上使用日本的假名。

        守禮門是沖繩的象征,也是首里城的著名觀光點。它就聳立在首里城公園的大門外,也就是宮殿的入口處。守禮門的原型是中國的牌坊,掛上“守禮之邦“漢字匾額,確實很能代表琉球。它曾經是首里城6個門中的第二個城門。據說,守禮門建于十六世紀前半葉,建筑樣式是中國唐代建筑的風格混合著琉球的傳統手法:紅瓦白泥的對比、2層突出的屋頂,自成穩定的美感。這道門曾被指定為國寶,但在太平洋戰爭中被燒毀。現在所看到的守禮門是在昭和三十三年(1958)以詳細的資料為基礎,依原形而重建的。它背后的歡會門也是重建的。

        《源氏物語》是日本女作家紫式部的長篇小說,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長篇小說,成書在公元1001年至1008年間。“物語”是一種具有民族特色的日本文學體裁,較著名的有《竹取物語》、《落洼物語》、《平家物語》等。《竹取物語》中輝夜姬的故事在日本更是婦孺皆知。

        《源氏物語》在日本開啟了“物哀”的時代,“物哀”即見物而生悲哀之情。此后日本的小說中明顯帶有一種淡淡的悲傷。而“物哀”也成為日本一種全國性的民族意識,隨著一代又一代的詩人、散文家、物語作者流傳了下來。

         
         
        D五千圓(1984/11/1):新渡戶稻造,富士山

        五千日元紙幣的人物肖像是從明治時期至昭和初期非常活躍的教育家、國際知名人士—新渡戶稻造。

        新渡戶稻造曾擔任第一高級中學的校長、東京女子大學的首任校長、女子經濟專科學校(現東京文化學園)校長,為明治至大正時期教育特別是女子教育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還曾擔任聯合國的副秘書長以及知識協作國際委員會的負責人,在國際社會中起了很大作用。即使在日本退出聯合國、第一次世界大戰即將爆發的緊張的國際形勢下,作為真正的自由主義者,新渡戶稻造為促進世界和平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新渡戶稻造如此功勛卓著,令人不解的是直至采用他的肖像印在五千日元幣上,人們才剛剛開始對他有所了解。因為新渡戶稻造活躍的時候正是日本積極備戰時期,當時的軍部并不喜歡活躍于國際舞臺的人物。對于作為五千元日幣的人物肖像堂堂正正登場亮相的新渡戶稻造來說,現在應該是重新評價、歌頌他的偉大歷史功績的時刻了吧!

        五千元日幣上使用的肖像是新渡戶稻造55歲擔任東京大學教授時期的照片繪制的,它是在出席養女婚禮時與美國裔夫人Merry一起拍的。系著祝福的白色領帶。據說稻造喜歡偏向右邊,因而在制版時還對頭部畫面進行了矯正。另外,透明水印肖像使用了新渡戶稻造的照片。

        紙幣的左下方繪有世界地圖。這是源于作為日本戰亂時期的和平使節的新渡戶稻造的一句話:“吾愿為橋梁跨越太平洋”,所以地圖中間既非日本,也非美國,而是太平洋。

        五千日元紙幣的背面繪有富士山與本棲湖的圖案。富士山位于日本列島中部,海拔3776米,是日本第一高山。地處富士火山帶,是典型的圓錐狀休眠火山,其最大特點是富士山腳伸展著美麗的原野。

        面前的湖就是“本棲湖”,是富士山周圍的“富士五湖”之一,位于西面。富士山的流水注入本棲湖,清澈的湖水倒映著美麗的富士山,人們把這個倒影稱作“倒富士”,經常被人繪成圖畫、拍成照片。

        五千日元紙幣上的富士山是攝影家岡田紅葉先生于1936年站在本棲湖畔的山上拍攝的遠景。印刷局工藝館以初冬時本棲湖面映有富士山倒影的照片為基礎,來到富士山前的本棲湖寫生攝影,設計完成了現在紙幣上的圖樣。



        D一萬圓(1984/11/1):福澤諭吉,雉

        一萬日元紙幣上的人物肖像是江戶、明治時代的偉大教育家、思想家福澤諭吉。

        福澤諭吉1835年生于大阪,父親是中津藩(現在的大分縣)的下級武士。他在長崎學習蘭學(江戶時代中期以后經荷蘭傳入日本的西洋科學)后,在江戶開辦了蘭學學堂,即現今“慶應義塾大學”的前身。福澤諭吉還隨同幕府使節3次訪問歐美,大大開闊了眼界。《勸學》是他的名著之一,該書宣揚了人類平等與知識的重要性,正如他的一句名言:“上天既不在人上造人,也不在人下造人”,意思就是人天生都是平等的,不存在出身的貴賤、家庭、職業的區別,因而不應把人分為“三、六、九”等分別對待。

        一萬日元紙幣上的肖像,據說是福澤諭吉自己很喜歡的56歲時的照片,這張照片至今還保存在慶應義塾大學福澤研究中心內。而且,正中透明水印肖像也是使用福澤諭吉的照片。

        寶相圖案:這是一種想像出來的花紋。在正倉院皇家珍藏品上就繪有這種吉祥花卉。紙幣票面上繪有各式各樣的花紋,在賦予紙幣一種高雅品格的同時,也可起到防偽作用。

        日本銀行行長印:日本的紙幣,正確地說是位于東京的大藏省印刷局制造的一種日本銀行券。所有紙幣的正面都印有日本銀行行長的印章,為了防偽,這個紅色印章采用特殊發光油墨印制。

        一萬日元紙幣背面的圖案是雌雄一對野雞。野雞是日本的國鳥,棲息在本州、四國、九州等地。雄雉叫聲宏亮,體長約80cm,比雌雉稍微大一點。

        一萬元日幣上的野雞圖案是以印刷局工藝館在上野公園和神奈川真鶴的仙人掌公園內的寫生畫為樣本進行繪制的。由于寫生的野雞是動物園飼養的,最后采納了山階鳥類研究所的建議,最終改成野生姿態作為圖案。

        NIPPON GINKO:所有紙幣背面都印有NIPPON GINKO(日本銀行)字樣。用“NIPPON”表示是從明治18年(1885)發行的舊一日元紙幣開始的。據說當時的大藏省大臣和日本銀行行長出身于薩摩(現在的鹿兒島),其“日本”一詞的發音是“NIPPON”,所以才會用“NIPPON”來表示。現在,通常日本人在發“日本銀行”的音時,都是讀作“NIPPON GINKO”。另外,“NIPPON GINKO”字樣的左邊是日本銀行的標記。

        E號券


        E一千圓(2004/11/1):野口英世,富士山

        野口英世(1876~1928,Noguchi Hideyo)

          日本生物學家。1876年11月24日生于福島縣翁島村,1928年5月21日卒于黃金海岸(今加納)阿克拉。1876年出生于農民家庭,是大兒子。1897年在東京一家私立醫學院濟生學舍學習,同年獲行醫證書,次年在北里傳染病研究所任職。1900年赴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在S.弗萊克斯納指導下研究蛇毒。1904年到洛克菲勒研究所從事螺旋體研究。1918年赴厄瓜多爾研究黃熱病,1927年又赴非洲繼續研究黃熱病,次年因感染黃熱病而去世。1909~1913年用人工培養基培養了蒼白密螺旋體及其他螺旋體,在麻痹性癡呆患者的腦標本中檢出蒼白密螺旋體,證實了這種疾病的病因。他還從脊髓灰質炎、狂犬病、沙眼等標本中分離出可培養的微生物,認為是病原體,后來證明這些結論并不正確。他以自制的培養基,從奧羅亞熱患者血中和秘魯疣患者疣結節中分離并培養出桿狀巴爾通體,將它注射于獼猴血中可引起急性發熱性貧血,注射于皮下則形成疣,由此揭開了這兩種疾病之間長期令人困惑的關系。著有《蛇毒》、《梅毒的實驗診斷》等。

          野口英世先生出生在磐梯山麓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童年時,因不慎跌入地爐,使左手燒傷致殘。后來,在全校師生的資助下接受了手術治療而深受感動,從此立志學醫。1900年,野口先生單身赴美深造,在此期間,他整理了一份關于蛇毒的研究報告而驚動了美國醫學界,以后他的研究血清學、小兒麻痹、狂礦病,防治梅毒等方面都取得顯著的成績,在美國菲勒醫學研究所等地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而馳名世界。

          野口英世不顧高齡,親身到非洲考察“黃熱病”,不幸感染此病,于1928年5 月21日去世。同年6月15日,其遺體運回美國紐約市北郊的一處墓地埋葬。野口英世先生的碑文上寫著:“他畢生致力于科學,他為人類而生,為人類而死”。野口英世先生在日本受到了極高的尊重,許多日本人,特別是青少年,紛紛從日本各地趕來參觀英世先生紀念館,將其作為學習的楷模。

          野口英世先生一生奮斗被譽為“日本的國寶”、“世界的至寶”,日本漫畫作家陸奧利之以野口英世的生平著漫畫《野口英世物語》。 日本著名作家渡邊淳一深深地被野口英世的人格魅力所吸引,歷時八年時間追尋野口英世先生的足跡,為其立傳。1980年,渡邊淳一為世界級細菌學家野口英世做傳的傳記《遙遠的落日》獲“吉川英治文學獎”,這部作品以考據的翔實和寫作的功力為世人稱道。該作毫無粉飾地再現了他克服出身貧困及左手殘疾的不利條件,立志醫學事業,以“梅毒螺旋體”的研究成果確立了其在世界醫學界中的地位的人生轉跡。這部渡邊淳一創作過程中花費時間最長、投入精力最多的一部作品,于1980年榮獲日本第十四屆吉川英治文學獎。在最新版的日元上,野口英世先生的頭像被印在了1000日元紙幣之上,以茲紀念。



        E五千圓(2004/11/1):樋口一葉,燕子花圖

        樋口一葉為家族五兄弟姊妹中的二女,父親樋口則義是個從農民晉身的下級官吏,深明知識能改變命運的道理,期望兒女能學有所成,可惜母親樋口多喜思想保守,認為女子無才便是德,所以樋口11歲還沒念畢小學便被迫綴學。14歲那年才在父親的安排下學藝于當時軍政要人等特權階級的家眷才能入讀的萩舍。

        1893年7月全家為生計搬至下谷區龍泉寺町經營雜貨店,店子雖然只經營了九個月,但此期間的生活與接觸的人與事對她的寫作歷程影響最大,期間她經常到圖書館借閱研讀古典文學著作如《萬葉集》、《古今集》、《新古今集》等,為其文學修養打下基礎;樋口于1891年跟隨朝日新聞的記者半井桃水學習寫作技巧并在同年秋天取“一葉”為筆名表作品,兩人并相戀但終因保護名節而主動斷絕了來往,樋口在1895年9月于文藝俱樂部發表了多篇擬古文作品,獲得高度評價,有“現代紫式部”之譽。

        1894年3月左右樋口一家搬至本鄉區丸山福山町生活,樋口并開始發表受日本文壇注目的作品《青梅竹馬》,作品細致描寫紅燈區**為生活為生計所受的心理掙扎與接受變化,虛構出一個又一個花街柳巷背后無奈與悲哀的動人故事;但樋口于1896年4月感到身體有異,8月接受診斷為肺結核,11月23日早上在本鄉區家中逝世,結束了短暫而璀璨的,在日本文學史上被稱為“奇跡十四個月”的作家生涯,死后葬于東京都杉并區家族墓中。

        因為她的作品多為彷古文形式,而非白話文,較難看懂,加上其作品因為題材的關系沒有通過教育渠道被普及(列入課本范文或參考介紹等),故不少日本民眾對樋口的作品較陌生。但她的作品多為感性描述在家父長制下的日本婦女,為生活而吃盡苦頭的主題,內嵌上自己的親身經歷與所見所聞,再加上作者賦與的批判,故事今天細讀也不覺過時,且寥寥數字卻顯筆觸之細膩,體驗她驚人的觀察力,也讓她成為女性文學的先驅作家。

        《燕子花圖》屏風是1973年11月日本講談社社長野間省一贈國務院總理周恩來。

          這件高雅華麗的燕子花圖屏風,作者尾形光琳,是日本江戶時代的畫家和工藝美術家,從小受過嚴格的美術訓練,擅長花鳥、人物,創作多以水墨和彩繪相結合,代表作有:《紅白梅花圖》、《燕子花圖》、《三十六歌仙》等,他在1701年44歲時,接受了“法橋”的稱號,在日本繪畫史上,十七至十九世紀為宗達—光琳派時期。

          《燕子花圖》屬于他從事繪畫事業的初期作品,這一時期他的許多作品,都是直接取景于大自然,主要是禽鳥和花卉的寫生,這顯示了他藝術的指導原則,在這幅作品中,藝術家在金色的背景上畫出一排盛開的燕子花,用洗練的技法,顯示出單純的構圖和色彩。屏風的色彩鮮明,動人心弦,畫題是從《伊勢物語》中一段有名的插話吸取的靈感,畫表面的色調是以綠色的葉子,配合著一串串深藍色的花朵,并用奇異的色彩相互交織成許許多多的花樣。



        E一萬圓(2004/11/1):福澤渝吉,平等院鳳凰像

        福澤諭吉(1835年1月10日-1901年2月3日),日本明治時期的著名思想家及教育家,東京學士會院的首任院長。他作為日本著名私立大學慶應義塾大學的創立者,被列為明治六大教育家之一。他的肖像被印在日本銀行券D號1萬日元(最大面額,1984年-2004年)和E號1萬日元(2004年始用)的紙幣正面。

        自幼學習漢字,受儒家思想熏陶。1854年赴長崎游學。1858年受藩命到江戶(今東京),在筑地開藩屬蘭學塾,任教師。1860年,隨幕府遣美使節團赴美訪問,深受西方資產階級近代文明影響。1861~1862年,隨幕府遣歐使節團歷訪法、英、德、俄、荷蘭、葡萄牙各國,廣增見聞。1867年再次赴美國訪問。1868年明治新政府成立后,他將蘭學塾遷往東京芝新錢座,稱慶應義塾,從此專心從事教育和著述。1871年又把義塾遷至三田。積極倡導文明開化,宣揚愛國、報國思想,主張民族獨立和國家富強,反對西方列強的壓迫。1873年,他和森有禮等人創立明六社,出版《明六雜志》,從事啟蒙活動。他的譯著《西洋情況》、《西洋旅行指南》等多是介紹西洋文化的啟蒙著作。此外,《勸學篇》和《文明論之概略》是其最有代表性的著作。1885年,在他創辦的《時事新報》上發表《脫亞論》,主張日本與歐美列強一起瓜分、宰割中國和朝鮮,進而爭霸亞洲與世界。他配合日本軍國主義對中國和朝鮮的侵略擴張,煽動民族沙文主義情緒。事實說明他已演變成為一個民族擴張主義者。他一生未入仕途,著書100余種。晚年著有《福翁自傳》。

        京都平等院鳳凰堂建于平安時代,原為一貴族府邸中供奉阿彌陀佛的佛堂。其布局類似貴族府邸中的“寢殿造”。但房屋的樣式是“和樣”的,如采用歇山頂、架空地板、出檐深遠等等。建筑臨水而筑,外形秀麗,內部雕飾、壁畫及其豐富,集當時的造型藝術于一堂。

        B五十圓(1951/12/1):高橋是清,日本銀行
        9 7 3 1 2 4 8 :

        相關新聞
         

        精彩圖片
        關注彩銀生肖牛(柳群)
        陸游、唐婉紀念銀章最
        特別推薦
        ·2月18日紙幣行情
        ·金價繼續漲 站上973美元
        ·廣州金飾價飆升至11個月新高
        ·中國持有美國債超7千億 去年逆勢增持2000億
        ·看看真實的泰國美女長啥樣
        ·讓人眼前一亮的超級大美女
        ·袁立瑩透嫩白寫真 肌膚如雪嫵媚嬌柔
        ·全球最大黃金ETF黃金持有量續創紀錄
        ·牛年開春黃金貴 投資者2009年買的少了賣的多
        ·日本分析家擔心美國將遠東維和主導權轉交中
        經典美圖
        孟廣美蛻變
        國內影視圈
        紅遍網絡的
        全球火山噴
        楊瀾魯豫曾
        盤點央視主
        湯唯濃妝雜
        當眾撩上衣
        玫瑰遍身嬌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廣告服務 | 委托買賣 | 意見建議 | 友情鏈接 | 網站導航
        Copyright © 2000 - 2008 JiBi.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集幣在線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