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精稀金銀幣價格會越來越高 |
發布日期:11-12-15 09:16:15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中國網 作者: |
看點一:“老精稀”將繼續“貴”下去 “老精稀”品種是中國金幣市場中一個永恒的話題,人為炒作?價值回歸?人云亦云。但不可否認的是,“老精稀”中的確有許多具有極高藝術與文化價值的優秀品種。經過這幾年的市場洗禮,中國金幣集藏領域參與者的智慧度越來越高,“老精稀”版塊中的惜售情況已成普遍現狀,在其中尋求“撿漏”似乎越來越難了。中國金幣的收藏越來越回歸到對錢幣本身的價值挖掘中,黃沙吹盡后的那些“老精稀”所體現出的稀缺性無可代替,這注定了其中真正的精品稀品的價格只會越來越高。 看點二:錢幣拍賣會成交量與成交額將再攀新高 從2010年開始,各類錢幣拍賣會的數量大增,中國金幣市場迎來了一波資源、資金充沛,收藏、投資多元并存的普漲行情。買家對精品錢幣的持續看好,促使各主流版塊的價格平臺全線上移。隨著拍賣公司的培育,市場的調整、升級,以及新生代錢幣收藏家的大量涌現。進入2011年,一些市場稀缺金銀幣的價值標準和價格定位將被重估,錢幣拍賣會將會出現量價齊增,再攀新高的局面。 看點三:中國金幣文化的深入傳播將是重頭戲 從2006年到2010年的這,5年間,現代金銀幣的價格出現持續上揚的格局,從各方面反饋的信息,我們可以看出這些增量資金來源于市場外部,這部分資金對金幣市場產生了決定性的影響,中國金幣市場已經從收藏性的,也就是小眾性的市場逐漸轉向了投資性的市場,改變了原有市場的屬性。與這個迅速膨脹的投資性市場不相匹配的是,就是該領域初涉者對中國金幣文化認知和了解的饋乏,以及由此產生的對相關專業知識的渴求。2011年是大力普及金銀幣知識和文化的關鍵之年,應繼續進行全國范圍內的宣傳推廣和普及教育,這就需要發行機構、經銷機構與民間的錢幣協會攜起手來,把這項工作長久地推廣下去,一個資金量豐富、文化底蘊深厚的市場才是一個成熟、專業且能夠恒久發展的市場。中泉 文革票為啥增值快 文革票在文革期間曾經當普票使用,其發行量很大,目前存世量究竟有多少?不得而知。筆者認為其中大部分品種并不很稀缺,事實上自郵市誕生至今各地郵市上都有售,只是品種有多有少,不太齊全。在集郵者中集文革票者也大有人在,筆者熟悉的郵友藏有數千枚者就不下5人,由此推斷,全國范圍內的存世量還是相當可觀的。可是近幾年凡是文革題材的郵品漲勢都很兇猛,原本市面上很常見,很便宜的紅題、白題也漲了10來倍,凡是和文革沾上邊的郵品,例如貼普票的語錄實寄封也翻了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