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上海的金融刊物 |
發布日期:08-12-31 09:20:30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 作者: |
國17年和民國16年?,而《中央銀行月報》尚未問世,《中行月刊》乃是《銀行周報》、《錢業月報》以外影響較大的全國性金融專業刊物,亦是第一個由一家銀行編輯出版的全國性金融期刊。它以“看中行月刊可以明瞭國內外經濟狀況、可以探索國內外經濟問題,可以得到國內外經濟資料”相號召,曾經發表過一些具有學術性論文和調研報告:如《二十四年上海金融市場的演變》、《美國銀政策之檢討及實施后之結果》、《各國都市不動產金融事業鳥瞰》等。全面抗日戰爭爆發,該行經濟研究室編輯出版的《全國銀行年鑒》限于戰時條件不得不終止編輯,《中行月刊》亦于抗戰第二年即民國27年2月停刊。
四、中央銀行月報 由中央銀行經濟研究處主編的《中央銀行月報》,在中央銀行成立后的第四個年頭即民國21年(1932年)8月才在上海創刊,這反映中央銀行成立頭幾年的業務、規模、對社會和同業的影響都還不如中國銀行。 該刊問世后,刊登較多論文,發表過諸如《中國之銀行業》、《安定金融與維護幣制之法蘭西銀行》、《日本全國普通銀行放款概況》、《金融建設與商業承兌匯票》、《管理幣制本位定價之商榷》、《英美法三國之貨幣政策與世界幣制之將來》等?谷諔馉幊跗谌岳^續在滬出版,太平洋戰爭爆發后的民國30年停刊,共出了10卷。 民國35年1月復刊。因中央銀行此時已辦理全國銀行業(包括外國銀行)的存款準備金,加以政府對金融的統制和對商業銀行控制的加強,《中央銀行月報》欄目增多,每月經濟述評從未間斷,全國性銀行業務統計資料尤具權威性。同時該行經濟研究處還從民國25年起編輯《金融周報》,以示央行有與《銀行周報》媲美之勢。復刊后的《中央銀行月報》以新一卷開始編列期數,到1949年5月上海解放時止共出5卷。 五、全國銀行年鑒 由中國銀行經濟研究室編輯和出版的《全國銀行年鑒》始自民國23年(1934年),終于民國26年,共出版4次,反映了民國23、24、25、26年上半年全國銀行業的概況,卷帙浩繁,為后世留下眾多有價值的史料。 前兩年的編排,以銀行業各項內容為“正編”,以其他金融機構包括外商銀行、錢莊與銀號、信托公司、儲蓄會與銀公司、典當為“附編”。后兩年作了調整,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上篇為總覽,包括全國銀行現勢之統計與說明、中央及特許銀行、省市立銀行、商業儲蓄銀行、農工銀行、專業銀行、華僑銀行、外商銀行、其他金融機構、各地銀行調查。第二部分中篇為各地金融,包括華東、華北、華中、華西、華南、東北、西北等地金融和國外金融。第三部分下篇為統計法規及其他,包括銀行統計、銀行法令、銀行規程、銀行年報、銀行日志、銀行論著索引。 該年鑒征集資料全面,調查廣泛,編輯又復用力甚勤,因之內容翔實,統計數字尤具權威。據抗日戰爭前夕民國26年上半年統計,全國銀行共164家,分支機構1627個,實收資本4.02億元,存款總額45.51億元,即為中國近代金融史上的重要數據!度珖y行年鑒》的出版實也是上海成為全國金融中心的一項標志。 因全面抗日戰爭爆發,中國銀行總管理處亦由上海內遷重慶,如此規模巨大的全國性銀行年鑒,限于戰時條件,遂未能繼續編輯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