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貨市場20年打造“全球第二” |
發布日期:08-12-16 10:54:29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證券日報 作者: |
以凈資本為核心的風險監管指標體系、期貨投資者保障基金、實名制和統一開戶制度等等。
隨著市場規范化程度的提高,相關行業龍頭企業積極參與期貨交易。同時,期貨公司的抗風險能力明顯增強,截至今年10月,全國期貨公司總資產分別是6年前的2.1倍和2倍。 而且,商品期貨市場規模也在穩步擴大,市場影響力日益顯現。2007年與1993年相比,交易額和交易量分別增長了73倍和81倍。去年,我國的商品期貨市場已經成為僅次于美國的全球第二大商品期貨市場,其中,農產品(000061)期貨成交量已躍居世界第一位。 繼續發展仍要“穩字當頭” 如今,期貨市場的價格發現和套期保值功能開始得以正常發揮,并在指導現貨生產、消費與流通,促進現貨市場流通秩序建立、推動農業結構調整和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等方面逐步發揮積極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的金融風暴席卷全球,我國的期貨市場之所以抵御住了這次罕見的重大系統性風險的嚴峻挑戰,除了監管部門積極采取應對措施外,更大程度上是因為近幾年來國內期貨業采取了以上重要系列舉措。 當前,國內外金融形勢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對進一步推進期貨市場改革發展、深化期貨市場功能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與國際市場和國民經濟發展需要相比,我國期貨市場在產品結構(比如沒有期權和金融期貨)、中介機構結構、投資者結構方面有進一步的提升改進空間。最近,中國證監會在繼續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穩步發展期貨市場”方針的前提下,緊緊圍繞“為國民經濟發展服務,為產業健康發展服務”目標,提出了今后期貨監管工作的要點和八大新舉措。 相信隨著各項新舉措的逐步推進實施,我國期貨市場制度必將進一步得到完善,產品結構、中介機構結構及投資者結構必將更趨合理和優化,對外程度也會進一步提高。作為金融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期貨市場的發展必然能得以進一步深化,從而可以更好地服務于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全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