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前白蓮涇有望實現“水清岸綠” |
橫穿浦東世博園區的白蓮涇正在接受一次包括污水截流、污泥清淤、景觀建設和生態重建等在內的環境綜合整治。記者從昨天舉行的“2009城鎮排水系統溢流污染控制國際研討會”上獲悉,運用生態修復技術,白蓮涇的自凈能力將大為提高,明年4月份整治完畢后,有望實現“水清、岸綠、魚游”。
白蓮涇,又名蓮溪,為老上海著名八涇之一,其中有1公里左右岸線橫穿浦東世博園區。目前,白蓮涇的水體渾濁、透明度低、有機污染嚴重。護岸形式單調,景觀效果很差,隔斷了陸生態與水生態的關系。改善白蓮涇世博園區段及鄰近河段的環境質量,對昭示“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世博會主題,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據上海城建集團城市建設設計研究院介紹,白蓮涇環境綜合整治項目所采用的河流生態修復技術,將現代科技與白蓮涇的傳統文化相滲透,將充分體現上海世博會“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 的目標。根據世博科技取得的水生態自主知識產權集成技術,白蓮涇整治將以“生態浮島”為核心,布置生態浮島綜合生物共生體系。如,在岸邊種植一些去除污染物能力較強的植物,利用植物根系的吸收能力,吸收水體中的氮、磷等過量的營養物質,提高水體自凈能力。這樣,既可幫助生態修復,又改善了景觀,可謂“一舉兩得”。除了污水截流、污泥清淤、景觀建設和生態重建等工程性措施,白蓮涇環境綜合整治還將運用包括綜合調水、優化調度、信息平臺建設、保潔維護等長效管理措施和應急預案。
又訊 記者從昨天舉行的“2009城鎮排水系統溢流污染控制國際研討會”上獲悉,在今年為迎接世博會召開進行的大規模城市排水能力升級中,上海排水系統在防汛安全和水污染治理方面都取得了長足進步。目前,上海共規劃了雨水排水系統361個,預期排水能力4135立方米/秒,服務面積844平方公里,其中已建成222個,實際排水能力2483立方米/秒,相當于近250輛10噸的灑水車的水量在1秒鐘內被成功排放,總服務面積達492平方公里,中心城區污水收集率達85%。
但是成績的背后仍然存在著隱憂。上海城建集團城建院的專家指出,隨著上海排水設施建設的加快和污水收集處理率的提高,城市排水系統旱天溢流與雨天排放污染水體等問題已經成為制約本市水環境質量改善的主要因素之一。而排水系統不完善,雨、污管道系統混接錯接等原因,又是造成城市排水系統旱天溢流的主要原因。雨水的收集利用和污水回用是保護生態環境、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趨勢。因此,改善水環境,還需要從排水規劃、中水回用、上水直飲、污水治理、河道整治等多方面統籌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