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會贊助商熱情不減 36家知名企業履約良好 |
發布日期:09-02-25 09:22:43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吳 焰 |
距離世博會召開還有400多天,各項工程的施工已經進入沖刺階段。圖為2月18日,世博會工地現場。 世博網2月24日消息:“在全球市場都受到金融危機沖擊的日子里,將在中國舉辦的世博會無疑將增添我們抵御危機的勇氣。”雖然金融危機蔓延,但擋不住贊助商對上海世博會的熱情。 2月,當東航集團的中高層管理者啟動“減薪計劃”,并同時展開256項節省成本之舉以應對金融危機時,在另一個領域,卻加大著“開支”。 那是“上海世博會”。 東航是上海世博會簽約的第一家全球合作伙伴。2006年3月,機身精心繪制了上海世博會LOGO標志的“世博號”航班起飛。誰也沒想到,3年后,一場金融危機席卷全球,航空業首當其沖。 然而,壓力之下,東航與上海世博會的合作并未停頓。作為全球合作伙伴所履約的剛性贊助計劃,一分不減。而在彈性部分——是否參展設館上,幾經權衡,東航還是決定克服困難,出資1億元人民幣,與航空工業集團一起,建設“航空館”。 雖然金融危機對實體經濟的沖擊日益顯現,但贊助企業對上海世博會的熱情并沒有削減,目前已有13個企業及企業聯合體確認參展建企業館并進入籌建。 沒有一家贊助商履約出現不正常情況 到2月22日,已有36家國內外知名企業成為上海世博會的全球合作伙伴、高級及項目贊助商。其中,作為最高級別的全球合作伙伴達13家,高級贊助商10家,項目贊助商13家。 這并非最終的“贊助商目錄”。上海世博局市場開發部的主管介紹,未來不排除還有一兩家企業進入“名錄”。由于仍有許多企業前來洽談項目贊助,組織者正考慮是否設一些低層級的項目贊助商。 上海世博會事務協調局副局長陳先進進一步證實說:到目前為止,沒有一家贊助商履約出現不正常情況。 兩年前,上海世博會執委會副主任、上海市副市長楊雄在新聞發布會上,稱“希望通過商業融資等方式來使上海世博會106億元人民幣的運營資金收支相抵”,如今看起來,實現這樣的目標,可能性不小。 做到這一點,其實相當難。 與奧運會不一樣,世博會在競爭性、刺激性方面相對弱很多,全球影響力也低許多,直接影響到廣告招商和電視轉播,歷屆世博會主辦國贏少虧多。 上海世博會投資大體分成幾塊:世博園址涉及的動拆遷費用,與世博會舉辦有關的配套基礎設施,世博園區內除外國自建館外的所有場館建設,以及運營資金。前三大塊已由政府來承擔。而總匡算超過百億元的運營資金,則希望通過商業融資來實現收支相抵——除門票收入外,大約還有60億元的資金缺口,需要通過特許經營產品、品牌贊助企業等方式來解決。 組委會在2005年編制了《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市場開發總體計劃》,按行業、領域遴選知名企業招標,征集10—15家全球合作伙伴,以及20家左右的贊助商。 “籌措辦博資金固然是最重要目的,但我們也想借助這些知名企業的參與,提升世博會的知曉度,優化資源配置。”陳先進坦言。 世博會令企業心動 中國,世博會;231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確認參展,7000多萬參觀人次……無論哪一個元素,都令企業心動。 所以,在2006年上海世博會組織者啟動全球招募贊助企業計劃后,即引來國內外知名企業的關注。不過,2008年下半年逐漸蔓延開來的全球性金融危機,也令企業的心態有些微妙。 有“提升形象”的。 當美國通用本部逼近“破產”時,通用在華公司的發展情況引起了海內外普遍關注。1月,作為上海世博會第一家確認建館參展的全球合作伙伴,上汽—通用以一個規格頗高的儀式,發布了他們的參展汽車館外形設計。很多人認為,企業此舉更想借那個主題取名為“直達2030年”的汽車館,來證明通用在華業務的“風景獨好”,更證明他們對中國、對未來的信心。 在上海世博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