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那古曼等人又多次前往帕勞群島挖掘。但這通常帶有極大的風險,帕勞群島居民曾把他們當成了入侵者,戰斗經常發生。后來通過協商,雅浦人用小珠子、椰肉和干椰子仁來交換石灰巖,但交換數量卻有限。在當時,數十人乃至百人搬運一塊石頭的事情很常見。物以稀為貴,這些石頭逐漸被雅浦人視為“黃金”,最終它們被定為法定貨幣,甚至還一度強制推行流通。
1871年,一名愛爾蘭裔美國人奧基弗的船在雅浦附近海域發生事故,好心的雅浦人救了他。然而,這個西方人卻是來者不善,他造成了雅浦歷史上的第一次“通貨膨脹”。奧基弗雇人運來了一船的石灰石,石頭運到雅浦后,奧基弗用它們和雅浦人交換海參和干椰子仁等物品,他再把這些東西出口到遠東地區。島上突然激增了六七千塊石幣,導致石幣迅速貶值。這場“金融危機”持續了好幾年,后來雅浦人不再進口石灰石,也不再制造新的石幣,貨幣供應量就漸漸固定了下來。
想用石頭幫美挺過金融危機
雖然雅浦有些地方流通美元,但重要交易還是得靠石幣來進行,如婚禮、遺產繼承、土地轉讓和交易獨木舟等事項約定俗成都得用石幣,美元根本吃不開。雅浦人認為美元價值波動性較大,還是稀罕的石灰石價值更高。
筆者在雅浦島上還聽說了一個關于“援助美國”的有趣故事。密克羅尼西亞聯邦受美國托管多年,同美國有特殊關系。2009年初,美國經濟處于嚴重的低潮,雅浦人打算送“錢”援助美國,可美國政府知道所謂的“錢”竟然是“石頭”后,便拒絕了雅浦人的好意。其實,雅浦人是真心實意想幫助美國渡過難關,他們認為石幣在美國也會產生同樣的價值。
石幣已經成了雅浦的象征,當地人甚至把石幣的圖案繪制在車輛牌照上。讓雅浦人揚眉吐氣的是,有一個直徑為2.3米左右的石幣現在就陳列于加拿大首都渥太華的加拿大銀行前廳。
版權作品,未經《環球時報》書面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