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票發行量決定投資成敗 |
在收藏市場,眾所周知的一條真理是,藏品價值往往與存世量成反比,存世量越少,藏品就越珍貴。這是收藏領域的普遍規律。因此,廣大集郵者和郵商對郵票的發行量特別敏感;而郵票的發行量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郵品投資的成敗與否。 以4月15日中國郵政剛發行的《中國古代書法——草書》郵票為例,一套4枚,面值4.8元。除了12枚的大版式外,還發行了含2套郵票的小版張,用宣紙制作。由于此前發行的《行書》郵票宣紙小版張,目前市價達到120元,對于《草書》小版張,曾有人給出的“期貨”價超百元,是小版張面值9.6元的10倍。 “郵票發行量對郵票收藏來說,是個繞不開的因素。因為郵票發行并非上市同時就公布發行量,在不知道發行量大小的前提下,面值只有10多元的小版票一出來就高開,80元、100元,這就要謹慎了。”郵票經銷商說。 據了解,目前,國家的郵票發行確定了6個月的發行期。根據這一規定,以“辛卯兔”為例,其發行期為1月5日-7月5日。發行期結束后,各級郵政營業窗口和集郵公司一律停止銷售,由國家郵政局統一回收封存,集中銷毀,然后才向社會公布發行量和銷毀數量。業內人士透露,這一舉措的目的是為了“以需定供”,減少郵票庫存量,避免郵票持續“打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