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幣卡市場《庚申年》猴票強勢二十載 |
發布日期:04-01-29 18:47:00 作者:本站記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
寶 木[集郵博覽2004-1-29 ]
背景資料 《庚申年》特種郵票發行于1980年2月15日,全套一枚,面值8分,郵票規格26x31mm,齒度11.5度,全張枚數80(8x10),影雕套印,郵票志號T46。特約設計者:黃永玉,設計者:邵柏林,雕刻者:姜偉杰。根據人民郵電出版社出版的權威目錄——《中華人民共和國郵票目錄(1999)》記載,其發行量為500萬枚,1997年中國集郵總公司結算價是1600元。
一提起《庚申年》郵票(俗稱“金猴”),許多收集中國郵票的集郵者總會噴噴稱奇,因為此票發行后的20多年來所表現的奇跡實在讓人心悅誠服,就在2003年郵市極度低迷時,1200元的市價依然令大量集藏者和投資者砰然心動,有哪種投資品在短短20多年時間內會出現15000倍的升幅呢?又有哪種正常發行的集藏品能夠在近20余年中一直長盛不衰地保持年平均600倍上揚的投資回報呢?沒有!過去沒有,現在不會有,將來可能再也不會出現了。因此《庚申年》郵票不僅是中國郵票的驕傲,也是收集中國郵票者趨之若鶩追求的對象,擁有“金猴”者不但有種自豪的感覺,而且也成為一種驕傲和身份的象征。尤其是在發行初即購買并收藏全張《庚申年》郵票至今的集藏者,更成了獨具投資慧眼成功者的標志。
“金猴”在郵市上創出了令人匪夷所思的奇跡,20年來集郵界和市場關于此票的傳聞不勝枚舉,并折射出郵人的喜怒哀樂和悲歡離合。一些人因為擁有它而成為腰纏萬貫的大款,另一些人曾經擁有它,但由于種種原因而失去了財富聚集的良機,還有一些人則為了保護或偷竊它而命喪黃泉。不管如何,《庚申年》郵票成了集藏者和投資者競相追逐的對象,反映到郵市上則成為名符其實的市場風向標之一。從1982年開始它領先大勢而動,每次大行情中市價的高歌猛進以及回落調整中的超強抗跌性令投資者嘆為觀止。
《庚申年》郵票從面世以來,始終處于上升通道中運行,其特征為大漲小回,20多年來的走勢異常強悍,在每次郵市出現的大小行情中均有出色表現。20世紀90年代以來,其引領大勢的特征一覽無余,成為許多投資者入市或出局的主要參考對象。該票自1992年春節期間創出250元的當時“天價”后(此輪價格由25元起漲,歷時32個月,升幅為10倍),于同年5月下滑。經過24個月的下挫,1994年5月下滑至200元見底,回落幅度是20%。當年盛暑的郵市歇夏期出現低位盤桓,從同年8月份開始即呈現修復性緩升走勢,這一階段僅維持了3個月,于同年10月底到達1991年郵市巔峰期創下的250元高位后,此后向上突破,1995年春節的市價為320元。此后升勢加快,到1996年初突破600元大關,同年12月則上破1000元整數關,1997年6月郵市開始回調時,此票創下了1850元的歷史最高成交價,而全張票的拍賣價格(含傭金)曾出現過220000元的歷史最高價格。這輪攀升所費的周期是32個月,漲升幅度為9.25倍,與前一個輪次接近。隨后在1800元附近徘徊3個月,于1997年9月向下回調,在此后的6年時間里,階段性回調的最低價出現在2003年的5月份,市價為1080元,回落幅度為42%,較上一個輪次放大,2003年11月份的成交價是1180元。
《庚申年》郵票在20余年的市場表現走勢中,存在著如下的鮮明特征:
一、領先大勢而動。
《庚申年》郵票往往領先郵市大盤上揚,這一點在過去的3次大行情中獲得驗證。如1989年秋的郵市仍處于低迷狀態,而《庚申年》即已走出底部盤桓區域向上攀升,1990年6月25日“官價”上調至70元,加速了它的攀升速度,但郵市直至1991年2月份才明顯表露出復蘇,該票領先大勢17個月。同樣1994年8月郵市也處于低迷,當1995年11月份郵市微現復蘇征兆時,《庚申年》價格已創出了歷史新高,領先郵市大勢上揚15個月。從90年代兩次的走勢看,其較早領先郵市大盤啟動的規律明顯。
二、見底時是郵市的最低迷時刻。
《庚申年》郵票在1989年和1994年的歇夏期見底時,正是郵市從1985年高峰和1991年高峰滑落的最低點時刻,這種現象用巧合來解釋未免過于牽強,因為從此后的郵市發展看,都出現了從復蘇到繁榮再到巔峰的趨勢,《庚申年》郵票的走向無疑成為“黑暗”中的指路明燈,具有極為重要的風向標作用,是郵市見底的最初信號。 |
上一篇:誰應為老訂戶仗義執言(三)--僅僅讓票貼包裹是不夠的 |
下一篇:十一月九號上海盧工郵市隨筆:潤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