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過山車:蛇票大漲大跌玉器跌幅驚人 |
通玉器價格跌幅驚人 在目前的經濟環境下,玉器市場總體向好,但也有相當多的玉器處于價格下跌態勢,甚至一部分玉器價格跌幅驚人。價格下跌的玉器主要是前幾年價格被炒得離譜的玉器,或是以次充好、以假亂真、以新代老的玉器。尤其是所謂的黃龍玉,價格跌得最多。 有些人前幾年聽信了和田玉資源減少、黃龍玉將替代和田玉的謠傳,以高價買進大批黃龍玉,結果背上了沉重的經濟包袱。目前,黃龍玉堪稱“蘿卜價”,過去上萬甚至幾萬元一件的黃龍玉,今日已市價慘淡,有的干脆成堆賣。玉器仍瘋狂,品質是關鍵,這是當下玉器市場的真實反映,這一態勢也將持續下去。 玉器雖然類別少、數量小,但在藝術品交易中卻占有重要份額。綜觀當下玉器市場,漲跌交替,悲喜交加,但是由于玉器附加價值高,高品質的玉器仍供不應求,玉器市場處于講品質的時代。 金價走勢影響投資心理 受金價波動影響,曾被業內稱為“常青樹”的“老稀幣”像失去“主心骨”一樣,價格一路下滑。在錢幣收藏板塊,有一批早年發行的精制幣,數量稀少,被業內稱為“老稀幣”,它們一向以貨源稀缺、漲勢穩定被稱為收藏領域的“常青樹”。不過,隨著國際金價進入調整期后,“老稀幣”的市場行情幾近結束,其代表品種孔雀開屏、三國演義、出土文物系列等紀念幣集體掉價,大部分的降幅達到了40%。 一年多的時間,“老稀幣”為啥不再常青,出現如此巨大的跌幅?有專家表示,“老稀幣”作為貴金屬投資品種,跟國際金價走勢聯系緊密。2011年9月,黃金價格達到1900.3美元的最高價后,便開始呈現波瀾起伏態勢,其K線圖可見窮拉猛跌氣象。 在這種情況下,“老稀幣”持有者的心態開始動搖,到底該不該繼續長期持有,這在他們的心里已深深地打上了問號。而對于投資者來說,對后期走勢的擔心,抑制了他們的投資行為,“老稀幣”頓時受到了冷落,價格漸漸走低。 宗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