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示主力的炒作思路 |
發布日期:10-06-11 08:27:25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 作者:畢氏郵品 |
我集郵25年,投資郵票15年,在實踐中,總結了一些經驗供大家參考: 一、關注國家經濟環境,掌握郵票行情走勢的基本規律。 我國大陸開辦集郵市場已經有20多年,期間數次超級行情離不開宏觀經濟背景。1988年的通脹形成1990-1991年的郵票行情;1993-1994年的通脹形成了1996-1997年的行情;2010年4月份,國內CPI達到2.8%,逼近3%的通脹標準,形成了2010年1-3月份的行情。所以,只有關注國家經濟環境,才能掌握郵市行情基本走勢,這是投資郵票的基礎。 二、長期建倉,一朝出手。 集郵投資切忌急于求成,要逢低建倉,貴在堅持。一旦行情出現,更要果斷售出。以猴票行情走勢為例:2002年以1200元起步,每年100元的速度上漲,2005年達到1500元;2006年以后,以每月100元的速度上漲;2009年春,達到4000元,然后以每周100元的速度上漲;2010年最后4月15日這一天,以每小時100元的速度上漲,上午開盤8100元,下午達到8600元。高位橫盤數天后,開始無量下跌,發稿時已經跌至7400元左右?梢钥闯,猴票建倉期長達八年,出售的黃金期僅僅數天。 三、賣家不如藏家,培養興趣是長期持有的保證。 郵商常常感嘆:郵商不如藏家利潤高,說的就是中長期按投資的優越性。例如:西游記票2009年夏季以前數月,市場價格一直在170-190元震蕩,中長線投資者逢低購進。當2010月2月西游記票漲到300元時,逐步引起郵商關注并建倉。2010年3月份,西游記票已經高達400元收購,此時,郵商的利潤只有100元,而收藏者的利潤高達210-230元。 四、杜絕急功近利的思想,避免陷入投機陷阱。 投資郵票最忌急功近利,依靠投機新郵和價格極高的縮量郵品來獲得短線收益的思想是極危險的。1991年和1997年兩次郵市大潮的教訓不該忘記。 1991年的時候,量少老票升值慢,不屑于顧,將目光投向了炙手可熱的新郵T168“賑災”版票(面值40元)。原計劃發行量只有30萬版的版票被炒作到800元。后來,郵電部將該票的發行量增大到80萬版,該版票一落千丈,一度跌破面值,參與者血本無歸。直到今日,該版票只有100元左右,被套牢了十多年,仍無解套之望。 1997年,急功近利的投資者再次嘗了苦果。他們放棄了精品老票的投資,將目光轉向了貨源數量較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