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市大潮與金融危機(黃興躍) |
發(fā)布日期:08-11-25 08:44:08 作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
提起1991年和1997年郵市大潮,凡涉足過這兩次浪潮的參與者一定不會忘懷。實際上,上述兩個郵市大浪除了自身的經濟規(guī)律外,最主要的外因是1990年的國內經濟危機和1996年的全球金融危機導致的結果。 1989年的國內學潮,引起了西方國家的不滿和經濟上的封鎖,不準中國商品出口,造成了國內眾多企業(yè)面臨倒閉的境地,失業(yè)人數大幅增加,社會資本暫找不到出路,于是選擇將資本投向了郵市,促成郵市大潮的暴發(fā),1997年的郵市大行情也是1996年全球金融危機促使社會閑置資本投向郵市的結果。 為什么社會財團資本要在金融危機時期選擇將資本投向郵市呢?一是房地產、股市、期貨、玉器、字畫、黃金、普耳茶、古董、古木家具等等可供投資的項目已經被徹底的光顧過了,二是郵幣卡市場長期低迷,市場籌碼極其便宜低廉,泡沫水分早已擠干,郵商和持籌者信心丟失,不相信郵市東山再起,此時,若有資金參與,在持籌者信心盡失的情況下,很容易達到低成本吸籌的目的。 郵市長期低迷后本身就有復蘇的內在要求,在外在資本的介入下,內因和外因形成合力,對郵市行情的產生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并非偶然性,而是資本逐利的必然結果。郵市行情的暴發(fā),將促使人氣重新聚積,曾經信誓旦旦永不入市的人,以及斷言不可能暴發(fā)大行情的人,面對突如其來的行情,措手不及,不敢相信,在市場賺錢效應和交易火暴的現實面前,又會忘掉以往,再次撲進市場。 郵市大潮與金融危機有內在的聯系和需求,就是逐利性。郵市長期瀟條的原因,除了政策因素外,就是缺乏資本的角逐。而這次全球金融危機,恰恰又逢郵市長期低迷渴望復興的契口,在內在諸多因素具備的前提下,那些在金融危機空擋中暫時找不到出路的龐大資本,決不會眼見郵市這塊肥肉而置之不理,這樣,就為本身就渴望行情的郵市注入了巨大的能量,因此,再次暴發(fā)郵市行情是在所難免的,也是必然的結果。
|
上一篇:曙光初顯 密切跟蹤 |
下一篇: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