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郵操控下的中國郵市 |
發布日期:09-11-28 08:48:55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 作者:黃興躍 |
運作上所采取的市場模式。有人說集郵專賣店要取代民間郵市,這是不可能的,相反,多種渠道的經濟成分更能促使市場充滿競爭和促進市場發展。計劃經濟時代的國有糧站,不是隨著改革開放的進程逐漸私有化了嗎?國家只有戰略上控制國家儲備,對市場而言卻是要放開搞活。集郵這塊也不例外,國家不可能讓郵市死亡,不可能讓集郵文化消失,而會有的放矢的進行改革和放開,集郵專賣店今后的發展方向是否還有變化,都是不可預言的。 這輪郵市行情引而不發,其根源還是中郵集團在調控,如果把前幾次郵市大潮的產生說成是社會主力莊家行為,那這次行情就有可能是中郵集團的有意調控,畢竟中國集郵總公司要溶入市場了,內部體制或條件不成熟,不可能有所動作,這是任何民間社會主力或莊家都是不敢與之抗衡的。 難道說中郵集團就任其市場低迷下去嗎?不會的,郵市還會發展與繁榮,而且還要有所力度,只不過這次共舞的增加了集郵公司,以及即將遍布全國各地的專賣店。 新郵政法實施后的郵票發行與銷售,職能由中郵集團承擔,從近期郵票發行來看,仍然沿革以前的志號,但郵資封片落款沒有了國家郵政局字樣,但志號卻是沿襲的。新郵政法實施前或后的郵票及郵資封片的變化,也就是中國郵政體制改革的變化,尤其是郵資封片,經歷了郵電部、信產部、國家郵政局和中郵集團四個階段,不管是研究中國改革史還是中國郵政發展史,都有著深遠的歷史意義。 縱上所述,很多人對當前郵市的命運擔憂或迷惘,都是沒有看到為什么這次行情遲遲引而不發,并不是郵市本身的原因,而是郵市運行的軌跡被調控了,因此,不少主力、莊家都在等郵政的發命槍,這就是當前市場停滯不前的原因。 2009年11月2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