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頁>>_JiBi.Net>>錢幣報道>>郵卡專版>>投資分析>>正文
         
        集郵就是要發掘潛力品種
        發布日期:10-12-08 08:53:23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江南時報 作者:張吉弟
        我是一個普通的集郵愛好者,在集郵的過程中曾走過一段彎路,付出過一些學費。主要是選購郵品不當,該買的不買,不該買的反而買了。譬如90年代買的編年型張,十多年過去了,至今還在面值以下徘徊。這能怪誰呢?只怪自己太傻。于是我吸取了教訓,借鑒了資深郵人的經驗,還給自己立下了一個“三不買”的規矩,沒想到還真管用,從那以后我所購的郵品不但不貶值,還都有不同幅度的增值。

          我給自己定下的“三不買”規矩,一是不買被宣傳的郵品。事實證明,凡是被宣傳的郵品,幾乎都是編年郵品,都是被“炒”作的郵品,都是價格虛高的郵品,都是遲早被打回原形的郵品。而實實在在漲價的,卻是未被宣傳的郵品。例如老紀特、文革、編號票漲勢兇猛,并未見有人刻意造輿論去推升,都是自然增值的,這種現象是有目共睹的。二是不買最易見的郵品。集郵圖的是稀罕,圖的是人無我有,人有我全。買些你有,我有,他有,人人都有的郵品,郵量再多,也沒有收藏的價值,激不起集郵的興趣。三是不買價格太高的郵品。這并不是說高價郵品就沒有上漲的空間,而是上萬元的郵品對多數集郵者已是財力所不及。其實現在的高價郵品當初都是按面值發售的,甚至是不限量的。例如文革郵票發行時就是普通郵票,各個郵局都能買到,我就曾用它寄過好多封信,直到集郵活動恢復以后才成為集郵品的,才稱之為“文革票”的。只是隨著集郵者對它的追逐,價格才被不斷的推高,直到目前已成為昂貴的郵品了。

          從30年來郵市的運行情況看,郵品大千世界確是一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庫,這要靠集郵者去發現,去發掘。我在前幾年從郵市上以每枚2—3元的價格收集了一些很普通的語錄封,現已都實現了翻番。這個例子雖不敢言有代表性,但至少能證明在低價郵品中不乏有潛質的品種,現在的高價郵品不都是在低價位漲起來的嘛!如果從收藏的角度去集郵,那就大可不必從眾,還是去郵市、去地攤上尋找、撿漏、淘寶才有點味道。

        精彩圖片
        貴金屬紀念幣收藏市場
        從“開元”通向世界(高
        特別推薦
        ·唐培里儂推出紀念瓶裝
        ·佳士得佳釀專場拍出8032萬
        ·Hublot 30周年紀念限量腕表
        ·喝杯酒暖身 5種最適合女人的酒
        ·蕭邦發布最新IMPERIALE系列腕表
        ·英國推出迷你保時捷
        ·七棟異域風情別墅的精品感受
        ·梵克雅寶定制圣誕的奢華禮物
        ·法拉利全新California限量版發布
        ·Mulberry2011春款手袋 經典延續華麗出新
        交易頻道
        相關新聞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廣告服務 | 委托買賣 | 意見建議 | 友情鏈接 | 網站導航
        Copyright © 2000 - 2008 JiBi.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集幣在線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