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節即將到來,年貨市場也日益興旺。今年又有哪些緊俏的年貨?又出現了哪些購買年貨的新渠道、新技術和新方式?日前,記者深入年貨市場,一探究竟。
郵幣消費市場火熱
雖然北極漩渦讓這個冬天有點冷,但是北京郵票錢幣市場呈現出一派火熱的氣氛。近日,記者在北京馬甸郵票錢幣市場了解到,今年的猴票銷售非常火熱。2016年猴票第一枚郵票的圖名為“靈猴獻瑞”,第二枚郵票的圖名為“福壽雙至”,為一只母猴抱著兩只小猴,寓意著我國二孩政策的實施,被稱為“二胎猴”,設計新穎別致。
除了猴票,航天紀念幣、猴幣、抗戰紀念幣等錢幣也深受消費者喜愛。隨著新年到來,市場上出現了一種外幣紅包的新產品,也深受消費者喜愛。如今過年,包100元紅包拿不出手。如何才能變得高大上?換100張外幣送紅包。外幣紅包由30多個國家的真實紙幣組成,可以當成新年送禮的好禮物。除了顯得檔次高之外,買回家后通過研究各國貨幣還能增長知識。一家攤位的老板告訴記者,外幣紅包銷售非常紅火,他目前所有的外幣紅包已經售罄,準備提前回家過新年了。
目前,郵幣市場紅火的另一個原因是郵幣卡電子盤的推動。郵幣卡電子盤是“互聯網+”在藝術品市場的創新之舉。郵幣卡電子盤以一級市場的現貨為標的物,通過托管文交所的方式,讓更多投資者、更多資金參與進來,實現電子交易。一位攤主告訴記者,過去現貨交易中賣家找不到買家、賣家漫天要價、假貨問題嚴重等情況在郵幣卡電子盤出現后迎刃而解。郵幣卡電子盤交易采用T+0交易模式,可當天買當天賣。北交所福麗特郵幣交易平臺數據顯示,該交易平臺自2014年3月成立以來,至2016年1月22日,不到兩年時間總成交金額18億元,推動了郵幣市場的繁榮。
線上平臺提供更多選擇
中科院預測中心預測,2016年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約10.5%。中科院預測中心報告顯示,隨著消費結構升級加速,各式各樣的消費內容和模式進入了人們的生活,新消費亮點不斷涌現并形成規模。
據國家郵政局統計,“十二五”時期中國快遞業年支撐國內網購交易額突破3萬億元。快遞業務量和業務收入分別增長7.8倍和3.8倍,行業收入占GDP比重從0.3%提高到0.6%,新增就業崗位100萬個以上。
線上平臺的發展帶來了行業的新發展。僅以健身行業為例,記者采訪發現,健身APP軟件的出現或將推動健身行業的轉型升級邁向縱深。譬如,“燃”APP軟件去年發布其獨特的健身消費新模式——按次付費。傳統健身模式滋生的種種問題,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應該能得到解決。“燃”APP軟件創始人大熊說:“我希望‘燃’APP軟件能解決一切健身需求,讓健身變得容易。”此外,“FitTime”“全城熱煉”“Keep”等健身類APP軟件相應推出,數以百計的健身APP軟件從性別、運動類型、健身目的等角度對市場進行了細分,除了為傳統健身房搭建宣傳平臺之外,還提供了針對性較強的各類自助健身教程,倒逼傳統健身房逐漸完善私人定制服務,重視消費者的體驗消費,提升行業服務質量。剛剛訂購了100個小時健身課程的陳先生便是通過“全城熱煉”APP軟件找到自己心儀健身房的,他的目的是“增肌”。談到健身APP軟件對于其生活的影響,陳先生坦言,健身APP軟件讓自己在消費上占據更多主動權和選擇權。
牽手新技術走向未來
在春節來臨之際,為家人買一份漂亮的禮物,為自己添購一套新衣裳,以嶄新的姿態迎接新年是大多數人的選擇。
消費者鼓起來的荷包和扎堆的消費需求,催生出服裝、時尚產品行業一年一度的銷售高峰,各大服裝品牌、工廠、門店都蓄勢待發,準備迎接一場新年的消費狂歡。然而,今年的服裝實體門店卻不如往年熱鬧。記者觀察到,盡管優惠活動層出不窮,但部分商場還是出現了導購員比顧客還多的現象。與實體店尷尬的遭遇全然不同的是,時尚行業的電商們正忙得不亦樂乎。
在朋友圈里售賣美容產品的微商袁莉女士坦言,春節期間送家人、送朋友的送禮消費比較多,生意明顯好于平時,盡管目前微商競爭日趨激烈,但是隨著微商消費群的擴大,只要產品好,口碑好,收入也不少。
據調查,淘寶眾多商家開展春節大促、限時搶購等活動,部分熱門商品當月成交記錄破千件;唯品會官網針對新會員推出“新年煥新裝”活動,活動優惠券已有超過3萬人領取;購物APP軟件里同樣熱鬧,淘寶APP的天貓商城推出“春節返鄉,大牌清倉”促銷活動,匯聚了數十家服裝品牌商。
經過多年發展,服裝已經是中國網購市場第一品類,占比超過20%。僅2015年上半年,線上交易規模便達4130.5億元。而國際會計師事務所畢馬威于近日發布的報告《中國網購新生代》也顯示,2015年奢侈品消費領域45%的消費者以網購方式完成了大量高端商品消費。受訪者的全部奢侈品消費中,近三分之一支出來自網購,平均每項奢侈品交易額約2300元。
面對這場互聯網帶來的盛宴,服裝行業上市公司紛紛通過資本路徑加強自身的互聯網基因,行業內并購風生水起,包括直接并購電商平臺、直接收購電商品牌服裝、圍繞用戶群進行產業鏈并購、進軍增量市場等。線上與線下的融合漸漸成為服裝行業的發展趨勢。
(中國經濟網 記者 彭 江 雷雨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