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1元券硬幣化的浪潮下,作為第四套人民幣最后仍有實質流通的一角和五角紙幣也成為了收藏者和幣商關注的熱點。
而一般收藏者可能只會關注一角紙幣的冠字號是二冠碼還是三冠碼,因為三冠碼的紙幣都是第五套人民幣大范圍流通后的產物。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其實1角券也是大有乾坤,而二冠碼中的AL冠,更是內藏精品。
根據現在人們的研究,發現1角券當中共有五種熒光圖案,其中AL冠當中,僅其冠字號的20%才印有防偽熒光油墨,在這當中,屬“黃金甲”品種存量最大,占9成;雙邊熒光存量占9%,而中間熒光的卻只有1%的存量。
為什么“中間熒光”存世如此稀缺?
據藏家分析,“中間熒光”效果是天津印鈔廠在1998年為第五套人民幣的背面熒光圖案做出熒光效果試驗的第一種熒光印鈔試驗,據悉還有AO、IL、CK、CL、BK五個冠字號。
雖然整個AL冠字號印刷了20天,但帶有中間熒光效果的AL冠卻只印刷了一日,且流水號只能從前四位數字中所見,可見其十分稀少。而目前市面上僅僅只有一捆存在這樣的熒光,也就是說其存世量應該在1萬張左右。
相比第三套人民幣存在不同羅馬冠數、不同票號顏色、不同水印品種等組合成的各種各樣的人民幣收藏品種,第四套人民幣如果只是從年份上區分的話,或許遠遠不夠。通過不同的熒光效果,區別對待不同品種才是這些鈔票最完善的價值體現。
AL冠中不同的種類出現了不同的存世量,而很多情況下,真正的價值高低取決于存世量,因此僅一萬、甚至更少的鈔票數量背面中間熒光AL冠1角券,或許會成為你有錢也難以輕易買到的錢幣品種。
整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