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生錢”神話 舊版人民幣一角變4萬 |
就在人們感慨錢真是越來越“不值錢”的時候,有一些“錢”卻變得越來越值錢,而且還是相當地值錢。 如果你因為把一張1962年版的綠色一角錢當書簽而保留至今;如果你把長輩給的1980年版的50元壓歲錢珍藏起來;如果你偶然在兒時的儲蓄罐中翻出了幾枚1981年的1分、5分硬幣……那么,恭喜你!你“發財”啦!這次你的“投資回報率”絕對超過同期的任何投資品,因為它們的價格都上漲了幾千倍、幾萬倍甚至幾十萬倍。 沉寂13年再次爆發 人民幣收藏不能算作是一個大門類,它往往與郵票市場聯動,收藏群體還是相當龐大的。 從1948年中國人民銀行成立以來,我國一共發行了五版人民幣,分別發行在1948年、1955年、1962年、1987年和1999年。其中,第四版和第五版人民幣目前仍在流通,而前三版已經屬于純粹的“收藏品”。 “實際上,從1996年初到1997年7月份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前,錢幣市場曾經出現過一輪瘋漲,對于很多"老幣友"來說,當時的瘋狂至今仍猶然在目。但是,從1997年下半年開始,錢幣價格急轉直下,幾乎一下子跌入谷底,之后便開始了整整八年的低迷期。” 2005年,錢幣市場的行情開始緩慢恢復,但也只能算不溫不火。直到2010年,市場行情突然加速,價格一天一變,在北京、上海等地的大型一級錢幣市場,錢幣價格因為漲速太快幾乎需要實時查詢才能交易。 “不過,各版人民幣的漲幅情況還是有一定差異的。整體來說,過去一年大概有五成左右的漲幅,不過,不少稀缺品種都被推向了天價,上漲幅度高達幾十倍、幾百倍甚至更高。” 第一版、第二版人民幣因為年代久遠,發行量小,因此早就被看作是收藏投資珍品,一直受到很多人的追逐,從2005年開始,幾乎每年都會保持在20%左右的漲幅,而去年一年,這個漲幅突然被拉高到70%~80%左右,收藏門檻也基本上在幾十萬元以上。 而在本輪行情中,表現最為活躍、處于領漲位置的則是第三版人民幣和第四版人民幣。在第三版人民幣中,漲幅最大的幣種是1962年發行、有五角星水印的綠底壹角,俗稱“背綠水印壹角”,品相不好的一張就要幾千元,好品相甚至達到四萬元。而2008年時,品相最好的“背綠水印壹角”也不過幾千元。 在第四套人民幣的九種面值中,目前市場比較熱門的是1980版的50元和100元,前者的價格已經被炒到了3600元,后者也要1200元以上。如果是連號整刀(即100張),價格會高上20%~30%。與去年同期相比,1980版50元的價格漲幅高達四倍,100元的漲幅也接近50%左右。 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