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待錯版幣收藏一定要理性慎重

        中國商報 15-07-31 14:56:40 中國集幣在線 發表評論

        近段時間以來,關于“錯版幣”的新聞可謂層出不窮,要么山東、要么安徽、要么陜西……一張張所謂的“錯版幣”如雨后春筍般冒出了頭,且各有特點,或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或是“眉毛有三條”,而在河南更有借“錯版幣”詐騙的行為出現。一時間,關于“錯版幣”的議論比比皆是,不少網友還紛紛在網上曬出了自己收藏的錯版幣“待價而沽”。那么,這些“錯版幣”是真的嗎?到底有沒有收藏價值呢?

        “錯版幣”層出不窮

        近日陜西定邊縣男子劉先生在定邊縣某銀行的ATM機上取出1000元,由于看到最近有不少錯版人民幣的新聞,劉先生抱著試試看的心態,仔細檢查了自己取到的10張人民幣,竟然真的翻到一張2005年版百元錯幣。“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真的有一張是錯版人民幣。”劉先生告訴媒體,發現錯版的百元大鈔,從正面看,錢幣的左邊水印頭像上的眉毛有兩條。

        福建閩侯縣的林先生也從ATM機里取出了一張一張百元“錯版幣”——紙幣中的毛主席嘴唇上方多出了一顆痣。林先生把取到“錯版幣”的消息發上網后,頻頻收到拍賣行的電話,稱可以幫忙拍賣出100萬元的高價,但需預先繳納“鑒定費”。

        近段時間以來,有關“錯版幣”的各種新聞時時見諸報端,煙臺、合肥、湖州、重慶等許多城市的不少市民也陸續曝出擁有“印刷錯誤”的紙幣。有報道稱,一張所謂的“錯版幣”價值上百萬元,引來不少網友和收藏者紛紛掏錢“尋寶”,錯版幣似乎一夜間成了收藏市場的新寵。

        收藏界的風云四起,也給眾多不法分子創造了一夜暴富的“機會”。7月22日河南省就曝出犯罪團伙偽造錯版人民幣,以五角換五萬的新聞。據悉,該犯罪團伙帶上一張5角人民幣開車上街“溜達”,專門“瞄準”老年人實施詐騙。70多歲的張先生就中招了,用5萬元養老錢換了張“5角錯版人民幣”。

        何為“錯版幣”

        對于錯版幣,不久前央行某負責人就曾做過答疑,錯版幣是指設計上或母版雕刻上的錯誤,印刷流程中的漏印不屬于錯版。貨幣因質量缺陷導致的“殘次品”只能屬于殘次幣而不屬于錯版幣。

        “道理也很簡單,制幣需"模板",所謂錯版,錯的就是"模具",是設計環節,”有專家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在設計上或母版雕刻上出現錯誤導致的才是“錯版幣”,而在印刷流程和流通過程中產生的錯誤不屬于“錯版幣”。

        據了解,業內普遍認為,現在發現的這些所謂“珍稀貨幣”,只能暫稱之為“錯幣”,即殘次品。這些“錯幣”是由于紙張、墨印,制幣流程出現些許偏差,造成小概率印制問題;或有投機分子,通過人工制作,切改、刮涂紙幣,以此制出他們聲稱的“錯版幣”;甚至有人直接使用人工“加工”過的紙幣或假幣實施詐騙,通過炒作其價值使收藏者迷惑于其中,損失甚巨。

        業內提醒理性對待

        業內人士指出,“錯版幣”的“走紅”看似偶發事件,實則也能看出些不良炒作的影子。如果在網上搜索“錯版幣交易”,能找到數個“交易中心”,均表示“錯版幣”頗具收藏價值。一家名為“香港國際權威古董交易平臺”的工作人員稱,“錯版幣”的鑒定費為200元,但為了拍賣出好價錢,需要交納一定的前期費用進行宣傳、推廣。另一家名為“鼎泰豐文化”公司的工作人員則稱,“錯版幣”上拍需繳納800元鑒定費和成交價的15%作為傭金。

        “錯版幣的走紅不排除少數人為了暴利而進行炒作”,有業內人士認為,所謂的“錯版幣”收藏熱,動輒有買家數十萬元、上百萬報價,卻沒見哪張“錯版幣”能正大光明躺在拍賣臺上傾聽落槌聲,“對待‘錯版幣’一定要理性慎重”,該業內人士提醒。

        來源:中國商報

        延伸閱讀

        分享到:

        交易頻道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廣告服務 | 委托買賣 | 意見建議 | 友情鏈接 | 網站導航
        Copyright © 2000 - 2011 JiBi.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集幣在線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