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安慶 陳璟
南漢是五代十國時期偏安嶺南的割據政權,國境包括今天的廣東、廣西兩省及越南北部等地。唐朝末年,劉謙任封州刺史,擁兵自重。劉謙死后,其子劉隱繼承父職,逐步統一嶺南地區,受封節度使之職。907年,后梁篡唐,劉隱受后梁加封為檢校太尉、兼侍中。不久,又陸續封劉隱為靜海軍節度、安南都護、南海王。
劉隱死后,由其弟劉公式襲封南海王。劉公式憑借父兄在嶺南的基業,于后梁貞明三年(917)在番禺(今廣州)稱帝,改廣州為興王府,國號“大越”。次年十一月,劉公式改國號漢,史稱南漢,是為南漢高祖。追尊其祖父劉安仁為文皇帝,其父劉謙為圣武皇帝,其兄劉隱為襄皇帝,建立三廟。
劉公式(889—942),又名劉公式或劉巖。劉公式在位時期,依靠士人治政,盡任士人為諸州刺史,在朝中設置百官,建立起正式的官僚政治體制。還依據唐朝舊制,通過科舉,每年錄用進士、明經十余人為官,避免武職官據地稱雄之患。劉公式雖然偏踞嶺南,但唯恐中原王朝南下,面對不斷更迭的中原王朝,表面上標榜自己劉氏是關中正統,實際上不得不采取朝秦暮楚的政策。
如圖所示,即為南漢劉公式所鑄之“乾亨重寶”。銅質,重3.4克,直徑24毫米,現藏于中國錢幣博物館。乾亨重寶四字書體為楷隸,“亨”字作連筆狀,系仿鑄唐代乾元重寶小平錢所作,光背。由于劉公式廣造宮室建筑,皆用銅類裝飾,極盡奢華,導致國庫虧空,加上連年征戰,銅資源緊缺,劉公式開始下令開采鉛礦,廣鑄鉛錢通行。乾亨重寶無論是鉛錢還是銅錢,皆是粗制濫鑄,極為不整。《十國春秋》記載:“乾亨二年冬十一月,帝祀南郊,大赦,改國號曰漢,是時以國用不足,又鑄鉛錢十當銅錢一!睋,著名錢幣學家彭信威認為,乾亨重寶銅幣應始鑄于乾亨元年,即大越國時期,鑄造量十分有限,存世量不言而喻。
劉公式原名劉巖,因信奉讖緯之學,曾多次易名,“乾亨”年號就取自卦象。乾亨八年(924),劉公式建造南宮,大臣王定保獻上《南宮七奇賦》為其稱頌,遂改名為劉陟。不久,又因傳一條白龍盤踞在南宮三清殿,于是劉公式改年號為白龍,相繼改名為劉龔、劉公式!肮健弊秩∽浴吨芤住,即飛龍在天之意。在迎戰南楚軍隊時,劉公式請道士占卜問卦,得“大有”卦相,遂改年號為大有,竟大獲全勝。晚年的劉公式,政局趨于平穩,生活愈發驕奢淫逸,廣聚珍玩,大興土木;再也沒有了早年重用士人聽從勸諫的耐心,反倒變得荒淫殘暴,濫用酷刑;征收課斂重賦,并鎮壓人民的反抗,民眾不堪其苦。光天二年(942)劉公式去世,廟號高祖,謚號天皇大帝,廟號高祖,葬于康陵。劉公式死后,南漢內亂頻發,諸子相繼被殺,繼任者皆是荒淫無道之徒,國力日益衰落。971年為宋朝所滅,歷四帝,國祚五十四年。
史書曾傳南漢時期有城內通行鉛錢,城外通行銅錢的說法。這與南漢國主用鉛錢置換銅錢囤積財富,生活奢靡,大興土木有著直接聯系。總之,乾亨重寶既是見證南漢王朝興衰的證物,也是歷史發展的進程中一個小小的縮影。
來源:收藏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