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泰州 李晉
這枚清代花錢(見圖),最高處為5.5厘米,最寬處為4.2厘米,厚0.23厘米;造型古樸,銅質(zhì)溫潤,包漿可人,頂端突出的帽冠形中央有穿系之孔,尤為難得的是,其整體磨損痕跡較小,圖文清晰可辨,適宜佩戴于身或置手把玩。
此錢一面主題圖案為文風(fēng)濃郁的科舉題材。據(jù)說,當(dāng)年很多學(xué)子在科舉考試時,也會帶上這樣一枚花錢,以期順利通過考試,其實一枚花錢不會讓肚中墨水陡增,一切還得靠寒窗苦讀,有這枚花錢在旁,只是圖個順?biāo)於选?
“一色杏花紅十里,狀元歸去馬如飛”,這是花錢一面的文字,并注明“古句”,詩文原是蘇東坡所撰,宋元豐二年(1079),蘇東坡時任徐州知州,他的同鄉(xiāng)張師厚前來拜望他,得到了蘇東坡的舉薦赴京殿試,辭別時,蘇東坡送給了張師厚兩首詩,其中有詩句為“一色杏花三十里,新郎君去馬如飛”,“新郎君”是新科進(jìn)士的別稱,蘇東坡以此預(yù)祝張師厚。后在民間的傳誦過程中有所改動,形成了花錢上的文字。
另一面的圖案,為一袒胸者在星云的環(huán)繞下,獨立于龍頭之上,舞動的雙手各執(zhí)一物,怒目圓瞪,富有動感。初以為是哪吒鬧海的畫意,后方明白表現(xiàn)的是魁星,其雙手所拿的是書和筆,邊側(cè)四顆星飾物是他身份的象征,因為魁星是北斗七星中成斗形的四顆星,此畫面表現(xiàn)的魁星站立在鰲頭之上,以手中的筆來點取科舉士子的名字,故有“魁星點斗”、“獨占熬頭”的雙重寓意。
魁星雖面目兇狠丑陋,但卻是古人心中的偶像,不但很多地方建有魁星閣,甚至在家具、陶瓷器、服飾上都有魁星的形象,古代士子要是誰夢到魁星,據(jù)說就能金榜題名,甚至有一種奇怪的說法,說只要士子把這枚花錢懸掛在蚊帳上或放在枕頭旁邊,魁星就會如愿出現(xiàn)在夢中,結(jié)合花錢用途來看,它既是科舉文化的重要佐證,也是民俗文化的吉祥飾物,蘊含著古人對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來源:收藏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