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和團團錢“保清滅洋”析 |
發布日期:08-11-18 16:55:54 作者:宋志成 新聞來源:收藏快報 新聞點擊: |
大元帥、先鋒、軍師、總管糧臺、總大師兄等。 義和團運動首先在山東興起,打擊對象是洋教、外國侵略勢力,袒護勾結洋教的地方封建勢力。1898年10月魯西北、冠縣梨園屯趙三多等領導冠縣18團起義,舉起“助清滅洋”旗幟,率先圍攻紅桃園教堂,揭開了義和團運動的序幕。1899年10月11日朱紅燈與清軍的杠子李莊之戰中豎起“天下義和團興清滅洋”旗幟。山東義和團又把斗爭口號概括為“扶清滅洋”,很快為全國各地所接受。至1900年山東義和團被以袁世凱為代表的山東封建當局鎮壓下去。繼山東之后,義和團運動在華北、東北、內蒙等省區迅猛興起,而以京津兩地的規模最為浩大。至1900年6月底,北京城內已有神壇千余個,團民不下10萬余眾,他們“自稱扶清滅洋”。他們持刀執械,習拳練武,焚燒洋貨,打擊洋教。義和團還進住皇宮、官府、貴族宅院,把守路口、城門,政府機構因之癱瘓。 清政府對義和團的政策長期互相矛盾,舉棋不定。最高統治者慈禧曾一度幻想利用義和團,1900年6月21日正式向各國宣戰并宣布“招撫”義和團。因此義和團的口號以“助清滅洋”、“興清滅洋”、“扶清滅洋”到“保清滅洋”。但清政府地方實力派與投降派對慈禧之流“由剿改撫”方針深懷不滿,與帝國主義勾結訂立“東南互保”之約,直到八國聯軍攻占北京,西太后經太原逃往西安后,中國封建集團才在共同向帝國主義屈膝投降的基礎上統一起來,共同舉起屠刀,對全國各地的義和團進行瘋狂殘殺。震撼世界的義和團運動在中外反動派的聯合鎮壓下悲慘失敗。 這枚“替天行道,保清滅洋(庚子)”義和團團錢,因不是流通貨幣,鑄量很少,后又多次受到清朝廷的繳毀,傳下來的極少,因此極為珍貴。此錢記載著近代史上中國人民的恥辱與悲壯、鮮血與淚水,它也是中國人民抗御外侮的歷史見證,是近代史上帶有極鮮明政治色彩的珍貴幣形文物,也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珍貴實物教材。 |
上一篇:閩南珍幣———漳州軍餉 |
下一篇: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