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齊的常平五銖和常平倉 |
發布日期:08-08-22 16:17:53 作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
■收藏快報 福建盧星
高洋,字子進,北魏大丞相高歡次子,生于北魏永安二年 529年 ,年少時,就深沉大度,處事果斷。高歡曾以時事考問高洋,高洋每每都有自己的見解,并且往往能抓住事情的要害,高歡很贊賞他的分析判斷能力。高歡還曾要他的幾個兒子整理亂絲,以試探他們處理事務的能力,別的人都在想法理出頭緒,獨有高洋抽刀斬之,并且說:“亂者須斬。”高歡對于高洋的表現很稱贊。這也是成語快刀斬亂麻的出處。東魏武定八年 550年 正月,高洋被授為丞相、都督中外諸軍事、齊郡王,不久又進爵為齊王。五月,高洋由晉陽至鄴,進位相國,總理朝政,接著便行禪代之事,廢東魏孝靜帝元見善為中山王,自己正式做了皇帝,定國號為齊,年號為天保,國都為鄴城,建立了北齊高氏政權,實現了高歡父子多年的目標。 南北朝時期,鑄幣甚多,幣值混亂,私鑄盛行。到了天保四年 553年 ,北齊用的還是以東魏永安五銖錢為主,雜用其他錢幣,高洋想結束這種狀況,就開始鑄造錢幣。但此錢沒有使用他的年號,而是取名“常平五銖”。原來此錢是借用當時囤積糧食的倉庫“常平倉”之名。常平源于戰國時李悝在魏所行的平糴,即政府于豐年購進糧食儲存,以免谷賤傷農,歉收年賣出所儲糧食以穩定糧價。漢以后,常平倉置廢不常。晉武帝泰始四年(268年),立常平倉,豐年則糴,歲儉則糶。高洋為自己鑄造的錢幣取常平為名即希望和常平倉一樣有調節市場之意。“常平五銖”因為當時采用銅母范疊鑄技術,鑄造得非常精美,文流暢版式劃一,玉箸體錢文筆鋒圓潤。此錢名為“常平”,很多收藏愛好者取其意,作為吉語錢帶在身邊作為護身符。 |
上一篇:“大元通寶”與八思巴文 |
下一篇:大齊通寶之藍銹大齊(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