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貨幣雜談 |
發(fā)布日期:08-09-25 15:11:26 作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
春秋戰(zhàn)國時期,是改革開放的年代,政治、經(jīng)濟、文化迅猛發(fā)展,在商品經(jīng)濟方面,最顯著的特點是商業(yè)大城市的涌現(xiàn)和金屬鑄幣形態(tài)的發(fā)展及大量使用。各諸候國都有自已的錢幣,如鏟形金屬布幣;刀幣;方孔圓錢等等。楚銅貝是一種面部有字,形狀似海貝的貨幣,但與商周時期無文銅貝有明顯區(qū)別。楚銅貝幣別稱甚多,如“鬼臉錢”,最大者長1.9厘米,最小者長1.3厘米,重0.6克~4.1克。屬于“鬼臉錢”范籌內(nèi)的還有猿頭幣、骷髏牌、瓜子金、拉拉子等,均指小錢之意。有普通貝、鎏金貝、空殼貝、合背貝等。 楚幣的主要形制除貝幣外,還有布幣、刀幣、每種形制又有不同品種,形成了具有獨特風格的楚國錢幣系統(tǒng),因此被錢幣學家所重視,宋代已把有文銅貝收錄到錢譜文獻之中。 楚國銅貝多系出土文物,民間傳世品甚少。因其長期埋入地下幾千年,通體銹綠深入骨胎,后人難以仿造。目前古玩市上出現(xiàn)了很多假冒偽品,有其形而無其神,人工銹綠與出土者截然不同,輕輕磨擦銹色就會脫落。 三、不是貨幣的古錢 ![]() 在古代貨幣中,有些錢幣并不作為流通貨幣使用,但也叫做古錢,在錢幣學中統(tǒng)稱為“花錢”,是古代錢幣文化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歷代“花錢”有官鑄也有私鑄,形狀各異,大小不一,穿孔有方有圓,也有無穿孔的。材質(zhì)有金、銅、鐵、木、陶等。通常多用來饋贈、賞賜、佩帶、壓邪、祈福、殉葬等。歷代“花錢”可說古代民俗文化,時代生活的形象反映,有重要的歷史價值 和收藏價值,早在宋代己被收錄到錢譜文獻之中。 “花錢”的種類很多,有吉語錢、生肖錢、錢文錢、咒語錢、秘戲錢等。 吉語錢如“長命富貴”、“福壽雙全”“龍鳳呈祥”“福壽康寧”、“大吉大利”、“日日生財”、“開門得利”、“連中三元”、“指日高升”、“封侯拜相”“加官進祿”“合宅平安”、“夫榮子貴”“九如三多”等,反映我國古代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想往和追求。 生肖錢以十二生肖為主,背面為十二屬相動物配十二地支,組成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十二屬相。 錢文錢如不注意,會與真幣相混淆,這種“花錢”的正面鑄有如;“太平通寶”、“周元通寶”、“大觀通寶”、“乾隆通寶”、“康熙通寶”、“咸豐通寶”等,與真幣無大區(qū)別,而其背面多鑄有各種圖案,這是與流通貨幣最大的區(qū)別。 咒語錢是道教祈用錢,常見的有“降魔伏邪”、“驅(qū)邪避惡”、“驅(qū)邪降!钡,錢背為七星和龜蛇圖案,這類“花錢”又稱降魔錢,也是道士驅(qū)魔伏邪之物。 秘戲錢為古代長輩在兒女結(jié)婚時,作為傳授房事以求子孫所送的禮物。 |
上一篇:明萬歷通寶背O小平錢 |
下一篇:1953年3元紙幣 全品1.5萬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