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淳之治與金質乾道元寶

        收藏快報 15-12-25 08:41:50 中國集幣在線 發表評論

        乾淳之治與金質“乾道元寶”

        乾淳之治與金質“乾道元寶”

          乾道(1165—1173),南宋皇帝宋孝宗趙昚的第二個年號,趙昚(1127—1194),初名伯琮,后改名瑗,賜名瑋,字元永,宋太祖趙匡胤七世孫,宋高宗趙構養子,南宋第二位皇帝。南宋紹興二年(1132),被宋高宗選中育于宮中,紹興三十年(1160)二月二十四日,被立為皇子,受封開府儀同三司、寧國軍節度使,封建王。紹興三十二年(1162)五月二十八日,被立為皇太子,改名趙昚。

          同年,宋高宗讓位于趙昚,宋朝的皇位再次回到宋太祖一系。淳熙十六年(1189)高宗去世后不久,禪位于三子趙惇,自稱壽皇圣帝。紹熙五年(1194),趙昚去世,在位27年,享年68歲,葬會稽府永阜陵(今浙江紹興)。宋孝宗是南宋最有作為的皇帝,軍事上,平反岳飛冤案,起用主戰派人士,銳意收復中原;內政上,加強集權,積極整頓吏治,裁汰冗官,懲治貪污,重視農業生產,百姓生活安康,他在位期間共有隆興、乾道、淳熙三個年號,以乾道和淳熙為盛,史稱“乾淳之治”。

          圖中所示正是宋孝宗乾道年間所鑄“乾道元寶”,純金質地,直徑19.53毫米;錢文楷書、旋讀、光背,較流通乾道小平錢,書體略有不同,地章有旋紋,澆鑄痕跡明顯,磨損痕跡應系年代久遠之故。此金錢屬宮廷賞賜之物或節慶宮錢的范疇,為非正式流通貨幣,殊為罕見。雖無宋朝其他錢幣中書法韻味,但與生俱來的雍容華貴氣質盡顯無遺。該幣現藏于上海博物館。

          南宋王朝自建立以來,一直在金國的威脅之下,而且南宋內部問題亦多,士風日下,吏治腐敗。官俸和軍費占了國家大量的財政收入。宋高宗時期政府加重稅,農民造反頻繁。紹興三十二年(1162),宋高宗禪位于趙昚,是為宋孝宗,宋孝宗即位后,頗欲有番作為,改革朝政,力圖恢復,重用張浚、史浩、虞允文等名臣,起用主戰派人士,銳意收復中原,為岳飛平反昭雪,又將秦檜時期制造的冤假錯案,全部予以平反。隆興元年,急于收復失地的宋孝宗悍然發動北伐戰爭,由于前期準備不充分,且單方面發動對金國的戰爭,加之部分將領觀望按兵不動,致使北伐迅速失敗,并與金國簽訂“隆興和議”。經過此事件,也就是宋孝宗在位的后期,他在內外政策上都轉向平穩,這期間政治清明、社會穩定、經濟繁榮、文化昌盛,宋朝相對進入到一個興盛時期。在內政上,宋孝宗積極整頓吏治,裁汰冗官,懲治貪污,加強集權,重視農業生產。當時社會民生富庶、人民安居樂業、呈現政治繁榮的局面。南宋政府重視生產,勸課農桑,興修水利,民和俗靜,家給人足,牛馬遍野,余糧委田,南宋朝廷又陶醉在了中外無事、偏安一隅的“海晏河清”的升平景象之中。

          值得一提的是宋孝宗對改革紙幣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在他即位之初的隆興元年(1163),即下詔將會子加蓋“隆興尚書戶部官印會子之印”,以表明是由朝廷戶部發行的紙幣,增加其權威性,以促進其流通。宋孝宗對會子十分關心。“楮(會子)未至于滯(指民眾不信任而難于流通)也,而已慮其滯,隆興元年廣行堆垛本錢(即紙幣發行的準備基金)以給之;楮未至于輕(指貶值)也,而已慮其輕,淳熙二年多出金銀以收之;楮未至多(指發行量過多)也,而已慮其多,淳熙三年更不增見(現)在之數。故趙雄謂圣慮深遠,不復增印,民間艱得,自然貴重而楮幣通矣。” 即是對宋孝宗紙幣政策的評價。由于政策恰當,保持了紙幣幣值的穩定與流通,不僅促進了商品經濟的發展,也是宋孝宗時社會經濟繁榮興盛的反映。

          南宋雖偏安于秦嶺淮水以南,卻是中國歷史上經濟最發達、古代科技發展、對外貿易、對外開放程度較高的一個王朝,其中“乾淳之治”更是少有的“海晏河清”時期,百姓安居樂業,此后宋金兩國相安無事更是長達四十年。這期間社會生產活動促使經濟的趨于繁榮,貨幣型經濟的又高度發展,各類新型錢幣孕育而生。金質乾道元寶雖不屬于流通貨幣的范疇,但它無疑是見證“乾淳之治”那段時代的歷史證物。

          文章來源:收藏快報 安徽安慶 陳璟

        更多郵幣卡資訊、行情!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中國集幣在線官方微信(jibizaixian)。
        中國集幣在線

        延伸閱讀

        分享到:

        交易頻道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廣告服務 | 委托買賣 | 意見建議 | 友情鏈接 | 網站導航
        Copyright © 2000 - 2011 JiBi.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集幣在線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