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后唐楚馬殷鑄 乾封泉寳背天策折十

        新浪收藏 17-12-26 08:59:04 中國集幣在線 發表評論

          錢徑42.94毫米,重21.61克 。公元925年,五代十國時期,割據湖南楚地馬殷鑄幣 。因銅缺乏,先前鑄有鉛,鐵錢幣,所以,諸譜都不載銅質樣,華譜也只記載銅鐵母樣,定為一級,顯然,受歷史的局限性所在,百度詞條有說,因戰爭原由,城內用鉛鐵質錢,且質劣低下,城外用銅質錢 ,楚地缺銅,而唐代甚行遺留銅質錢并未貶去,民間對銅質錢有信奈可言,顯然是,當時的銅,鐵,鉛錢是并存的,只是多和少的問題,先被發現和后被發現的事,不是一言堂“銅質為鐵母”之說 。今天,大建設必然會有新發現 。 r>“乾封泉寳”之說,不是馬殷的發明,早在唐代高宗李治第五個年號改“麟德”為“乾封”時,就鑄幣“乾封泉寳”小平錢,錢文字體為正楷,“寳”字兼隸書,發行時間近八月余,后收回毀掉,其原由是沖犯高祖“開元”錢幣,故收回毀,這就是早期“乾封泉寳”流通時間短的原由,造就此錢珍貴 。

          后是五代戰亂,軍閥割據,馬殷借唐名勢,沿襲唐風,因高祖李淵封過秦王李世明為“天策”上將軍之號,馬殷為正名自己,就搞出了“乾封泉寳”背“天策”之錢,并還有背“天”和“策”之字樣的錢 。

          是品,銅質,錢文字體隸楷篆并存形態,“泉”篆,“寳”隸,“天”楷,“乾封”隸楷間,由此可見,時代造就了奇文,穿口干凈,邊緣磨痕殘現,銹色充滿紅綠,極顯蒼桑髦耋,紅底綠外在機理之中,高倍顯示出崇山疊嶂之勢,晶銀剔透的銀珠如汽泡沸出,鑄工精細到位,言之多話無語,筆者自認開門,究竟如何定性,請朋友高論!

          前些日子曾發過銅質“乾封泉寳”背“天府”大錢,是熟坑 。今發出錢幣,生坑錢 。

          作者:天佑

        更多郵幣卡資訊、行情!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中國集幣在線官方微信(jibizx)。
        中國集幣在線

        延伸閱讀

        分享到:

        交易頻道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廣告服務 | 委托買賣 | 意見建議 | 友情鏈接 | 網站導航
        Copyright © 2000 - 2011 JiBi.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集幣在線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