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代私版銅元考(邵明志)

        www.ccbczpx.com 12-05-03 08:19:28 中國集幣在線 發表評論

        、特別是外國人仿鑄成本不高,利潤豐厚,故而私版銅元大量出現。二是國家錢法松弛,鑄幣權失控。中央政府對各地造幣廠控制不嚴,特別是光緒三十二年,度支部把全國24處造幣廠合并為9處以后,由于利益驅動,被關停的造幣廠實際上仍時有鑄造,形成一定數量的“局私”銅元。三是貨幣體系紊亂,各地濫鑄無度。結果是市場銅元流通量大增,銅元貶值。于是民間出現把十文銅元通過加熱捶疊等方法,制作成二十文形制。日本“洋私”也有輕質二十文銅元。四是民國時期軍閥混戰,割據勢力仿鑄嚴重。由于中央集權無力,地方割據勢力大量仿鑄別省銅元,形成“官私”,嚴重擾亂了當地流通市場。

            二、私版銅元的來源與大致分類
            通過對大量私版銅元實物的考證研究發現,近半個世紀以來,近代中國的私版銅元大致可分為“民私”、“局私”、“官私”、“洋私”四大類別。

            1、“民私”銅元。主要來源于國內民間,以沖壓、翻鑄等方法制作。常見品有“光緒元寶”、“大清銅幣”“中華民國開國紀念幣”等,其典型特征是:(1)大多為黃銅質地,沖壓紋理較平淺漫漶,甚至以翻砂法鑄造,即所謂“細砂版”(2)幣面文字不規范,特別是背面英文錯誤百出;(3)形制、龍紋均與官版銅元有異。事實上,“民私”銅元在民國初年已大行其道。據《民國時期貨幣金融紀事》記載,1913年在重慶銅元局大量鑄造十文、二十文、五十文銅元的同時,四川地方勢力也采用各種方法大量私鑄五十文、一百文銅元,當時僅成都一地即有私人造幣廠80多家,其鑄量之大可想而知,以至于民國中后期川版“民私”銅元大量充斥市場。

            2、“局私”銅元。主要來源于被清政府關停并轉的地方造幣廠。這些造幣廠在當局關停命令下達后,由于廠房還在,機器設備并未完全徹底地并入別廠,因而待關停風頭一過,仍舊私下鼓鑄,形成 “局私”銅元。由于這部分“局私”銅元與該廠官版銅元系出自同一沖壓模具,故在實際操作中研究者很難把私版與官版嚴格區分開來。

            3、“官私” 銅元。主要來源于民國初期偏遠地區軍閥割據勢力的造幣廠。民國初年,各地軍閥競相設立造幣廠大量鑄造銅元,以百分之四十的鑄幣余利充作軍政費用,沒有造幣廠的軍閥甚至采用土法翻鑄仿制他省銅幣,形成民國時期特有的“官私” 銅元。甘肅“天水沙版”便是這種“官私”的典型。民國九年,孔繁錦任隴南鎮守使。孔到任后乃一面購置機器,一面用土法翻

        9 7 3 1 2 3 4 5 6 7 4 8 :
        更多郵幣卡資訊、行情!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中國集幣在線官方微信(jibizx)。
        中國集幣在線
        分享到:

        交易頻道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廣告服務 | 委托買賣 | 意見建議 | 友情鏈接 | 網站導航
        Copyright © 2000 - 2011 JiBi.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集幣在線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