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錢幣也風流(劉大興) |
發布日期:09-11-18 08:29:35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www.ccbczpx.com 作者:劉大興 |
農村銀行紙幣更早。民國八年(1919年)陳渠珍出任湘西靖國軍代理軍長及湘西剿匪總指揮,次年即被當時督湘的譚延闿任命為湘西巡防軍統領兼綠營總指揮,駐防保靖,轄永(永順)、保(保靖)、龍(龍山)、桑(桑植)、庸(大庸)、鳳(鳳凰)、綏(永綏,今花垣縣)古(古丈)、麻(麻陽)、乾(乾城,今吉首)十縣,并掌握十縣行政、司法用田糧(各種屯田)稅捐。屯田是清王朝統治湘西時設立的,他采取“屯以為民,衛以實堡”的政策,沒收苗胞土地數萬畝。同時又提出“不與民爭食”的口號,實行軍人懇荒造田,保衛邊區。 為了實行閉關自守的政策,陳渠珍一心想要統一湘西的幣制,于是陳渠珍 采取行政手段,打著維護幣政、杜絕假鈔、以利民眾之旗號,并利用其統領的權力,攤派湘西聯合十縣,以因得局的名義,并委任各縣一些巨商巨戶為因利局官員在保靖印制了“湘西永保龍桑綏古庸鳳乾九縣聯合善后籌辦處當拾銅元壹佰枚紙鈔(圖四)后又發行另兩種不同的票面,并改“縣”為十縣,增加麻(麻陽),并規定該鈔票由因利局負責發行兌現事宜,“票在湘西十縣境內不分黔域,互相照兌,一律流通,準完納田賦、稅契、關卡、厘捐等項,無論任何人不得扣折。”本票于民國十二年十一月正式出臺面世。根據筆者收集的票幣實物,本套共有同等票面,三種版式,應是分三次發行的。首次發行的“九縣聯合票”票面長寬為:160CM×10CM,比后面發行的兩種幅面要大,第二種票面尺寸為:15.5CM×9CM;第三種俗稱五溪銅柱尺寸為:13CM×8CM。前兩種票面以淡綠色調為主,用紙比較粗糙、而且厚薄不均,幅面大小不一,印刷油墨深淺不同,而且“壹伯枚”伯字應為“別”字,況且第一種票面又少了麻陽,個中原因還有待探討。第三種票面改為紅紫色,用紙考究、設計規整,除了色彩和圖案較大改動外,錯字“伯”亦被糾正過來,據當時使用過該票的老人回憶,第三張使用時間最長。后由于種種原因,造成通貨澎脹,單靠政府命令來推行“聯票”,難以維持其信用,加上民國十四年(1925年),川軍熊克武率部進犯湘西,陳渠珍戰敗,只得撤離保靖,遷往乾城,后再改遷鳳凰,陳渠珍引咨下臺,銅元票亦告廢止,從發行到廢止,僅僅維持兩年時間,但它卻給湘西人民帶來了極大的災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