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價短期內站上1000美元難度較大 |
發布日期:09-04-01 08:39:01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證券時報 作者:張俊宇 |
金價走勢近來頗令人失望,金價何時能重新站上千元,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筆者認為短期內金價站上1000美元難度較大,不過,美國、英國和日本等發達經濟體紛紛“開閘放水”向市場注入流動性,勢必帶來高通脹風險,中長期金價仍有優勢。 年初黃金石油比價一度高達28,引致大量套利盤涌入,使得黃金承受較大壓力。此外,隨著投資者風險偏好回升,資金從金市流入潛在收益較高的股市,對金價形成壓制。 經濟不確定性刺激了黃金的投資需求,全球黃金ETF和實物黃金投資需求由2005年的700噸上升至2008年的1227噸,預計2009年將會達到1483噸。不過黃金首飾需求大幅下降,預計2009年的需求量為1600噸。黃金首飾需求減少大幅抵減了投資需求的增長。供給方面,新生金供給量基本穩定,但再生金和央行拋售黃金的供給不容小覷。黃金總需求增速放緩亦對金價形成壓力。 為什么美聯儲公布3000億美元國債收購計劃之后,黃金價格沒有突破1000美元,反而走勢疲弱。筆者認為這與投資者對貨幣政策與資產價格之間關系的認知誤區有關。一般理論認為,央行增加貨幣供給量,通期將導致黃金的避險需求增加,從而推高金價;同樣,央行降息,資金成本降低,資產價格上升。但是實際情況與理論卻多有出入,比如,1999-2001年,美國新經濟時代的科技股泡沫正是伴隨著美聯儲的升息周期而越吹越大;2004年以后的美國房價泡沫也與美聯儲的升息過程形影相隨。 以G20為契機,全球性的“量化寬松”政策波及面將不斷延伸,貨幣對大宗商品及貴金屬貶值是必然趨勢,未來隨著通脹出現,黃金的避險保值需求將會真正釋放,金價的短期回調給長期投資帶來了絕佳的買入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