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幣:珍品凸顯投資價值 |
發布日期:05-07-11 11:17:00 作者:本站記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
來源:上海證券報 作者:馬健
另一件拍品則是被譽為"中國銀幣中的大名譽品"的"張作霖像民國十五年陸海軍大元帥紀念幣壹圓",正面圖案為奉系軍閥張作霖的戎裝半身像并有"陸海軍大元帥"字樣,背面中央則是"紀念"二字和旭日嘉禾圖案,估價為27--30萬元,最終以29.7萬元成交。此外,其珍藏多年的錢幣"太平天國背通寶當十"是太平天國建都南京后第一批試鑄的通用錢幣,因不久即改鑄"太平天國圣寶錢"而屬臨時過渡性的錢幣,因此鑄額有限而十分罕見,估價為3--5萬元,最終則以14.3萬元的價格落棰。 民國元年由南京造幣廠鑄造的"孫中山像中華民國開國紀念幣壹圓銀幣金樣"也極為罕見,其正面中央鐫有孫中山半身側面像,外圍則鐫有"中華民國開國紀念幣"及裝飾花紋,背面的中央為嘉禾圖案及"壹圓",外圍則是英文漢譯的"中華民國一元"。該幣原為張璜舊藏,后轉讓給馬定祥,品相幾未使用,估價為12萬元,成交價為13.2萬元。 民國25年鑄造的"孫中山像古布圖壹圓銀幣"由上海造幣廠試鑄,直徑為32 mm而與委托美國造幣廠設計鑄造的直徑為35 mm的壹圓幣不同,是我國自行開模試鑄的最后一種銀幣,未曾流通使用即被銷毀,存世量僅知2枚,估價為80--120萬元,最終流拍。民國25年"國民黨黨徽中‘津’字試樣幣"為宋哲元主政平津地區時令天津造幣廠仿照上海中央造幣廠古布圖案壹分銅幣式樣,鑄造鐫有"平"、"津"兩字的銅幣流通于北平、天津等地區,在古布圖案銅幣的國民黨黨徽正中加上"平"字和"津"字,以示區別。 該試鑄銅樣幣一出籠就引起南京國民政府的反對而所鑄之幣隨即被銷毀。馬定祥珍藏的"平"字、"津"字古布圖案試鑄壹分紅銅樣幣,是當年造幣廠主管私自留下的,均為孤品。雖然早年即有人作偽,近年大陸和臺灣也有人仿制,但真偽相比有天壤之別,該幣的估價為30--40萬元,最終流拍。 |
上一篇:帶來沉痛記憶的錢幣 |
下一篇:雍正錢難求全 |